产品设计_产品设计本科专业

美考君
2020-10-25
来源:52艺考网

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设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2012年,产品设计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工业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毕业生应系统地掌握该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专业方向有关的科学技术新发展、文艺思潮、流行时尚、风土人情等;能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与工业产品相关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宣传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工作。


产品设计


学科门类:艺术学

专业类别:设计学类

创办时间:2012年9月14日

中文名称:产品设计

外文名称:Product Design

专业代码:130504

修业年限:四年

专业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发展历程


1998年,产品设计专业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版)》。后续部分高校以目录外专业招生办学,如云南艺术学院于2000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上海师范大学于2002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郑州商学院于2007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

2012年9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产品设计专业由原艺术设计专业(部分)(专业代码:050408)和原工业设计专业(部分)(专业代码:080303)合并而来。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产品设计专业隶属于艺术学、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4。


培养目标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能从事设计研发、推动专业发展、承担设计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以及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产品设计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四年总学时数应不低于2600学时;每学年学时数应为700学时左右,每学期学时数应为350学时左右;每20学时计1学分,四年总学分应控制在160学分之内。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修满总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可获准毕业;毕业环节完成并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各高校可根据专业需要及各自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基本学制及学分总数,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并规定学生毕业、学位授予标准及申请学位年限。

素质要求

(1)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

(3)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

(5)在掌握产品设计专业类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为完备的、符合专业方向要求的工作能力;

(6)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同能力;

(7)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8)身心健康,能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设计学的基础核心及产品设计专业核心知识;

(2)了解设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和国内外设计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以及设计学基本研究方法;

(3)能够运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设计问题,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4)对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5)加强印刷、包装、媒体传播等领域的视觉规律研究及设计表现的学习及实训。

能力要求

(1)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技能,掌握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2)能基本胜任专业领域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

(3)具备相应的外语、计算机操作、网络检索能力;

(4)可用1门外语熟练进行学术检索与信息交流,能够查阅和利用相关的外文资料;

(5)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段进行设计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性传播、普及与应用设计知识的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类课程组成,课程体系中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通识教育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以及艺术、体育、科技、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等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为各设计类专业通用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基础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构成,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及创新理论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课程为专业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课程,由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内容包括各专业领域的课堂授课、社会实践、岗位实训和职业实习(包括面向生产与市场的应用实践性课程以及社会活动)等。

专业选修课程由反映产品设计专业类学科前沿、学术特色以及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单元构成。

理论课程

理论教学课程

除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外,应开设体现专业教育要求的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

主要包含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课程。除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课程之外,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包括中外文化通史、艺术史、科技史、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的通识课程。

基础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等。

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基本理论课程与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含专业设计史、地域设计史等)、设计概论、设计方法、造型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技术(含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思维、创新理论等)。

专业类课程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可包括: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表现、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产品设计调查与研究方法、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等。

实践教学

产品设计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内容。

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工作室专业类课程采取基本理论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程参与;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轴,组织具有案例教学特征的单元内容展开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专业类课程则根据专业领域特征相关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展开实验性教学与研究。

专业类社会实践:通常组织较短而务实的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包含美术馆、博物馆考察,设计市场及企业机构的参观见习,城乡社会调查,以及专业教学课程中的乡村写生、基层采风等。

专业类实训:在校内外设置实训基地,创建全过程学习平台,在专业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掌握1门专业工作技能的学习方式。实训方式包括项目实训、策划实训、市场实训、创业实训等。

专业类实习:选择与专业领域相符或相近的社会机构,在专业性工作岗位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与合成的学习方式;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实习方式包括设计岗位实习、管理岗位实习、生产加工岗位实习。

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立足于专业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选择与生产、生活、科研、教育相关的研究性命题,有一定的创新性,鼓励与企业机构合作,鼓励选择实际的设计问题,考虑社会关注热点。选题过程中应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背景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命题基本资料、熟悉前人研究成果、知晓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能够明确选题的研究范畴与创新意义;选题应经指导教师同意,并通过一定的论证过程最终确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产品设计业可在学科教学(美术)、工业设计工程、机械和设计学等相关专业考研深造。

就业方向

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制造业企业、设计服务类企业从事工业设计、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生产工艺管理、计算机绘图等工作;能在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创作设计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型制作、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能在互联网企业从事互联网平台类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工作;能在数字媒体部门从事摄影摄像以及后期处理等工作;能在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科研与教研工作。


开设院校


地区
院校名录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仁爱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
----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廊坊师范学院
衡水学院
燕山大学
唐山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保定理工学院
燕京理工学院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科技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运城学院
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科技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
----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艺术学院
----
辽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鞍山师范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沈阳工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何氏医学院
辽宁财贸学院
----
----
----
吉林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北华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长春光华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建筑学院
长春科技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哈尔滨剑桥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立达学院
上海建桥学院
----
----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大学
南通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淮阴工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常州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海洋大学
无锡太湖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宿迁学院
----
----
----
浙江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台州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湖州学院
温州理工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温州商学院
温州肯恩大学
----
安徽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黄山学院
滁州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淮南师范学院
合肥学院
蚌埠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亳州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
蚌埠工商学院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马鞍山学院
合肥经济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
----
福建
福州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武夷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三明学院
龙岩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闽南科技学院
福州工商学院
厦门工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江西
华东交通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景德镇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九江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服装学院
南昌工学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
----
山东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临沂大学
济宁学院
菏泽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
枣庄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
烟台南山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华宇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
烟台科技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河南
郑州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中原工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许昌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平顶山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工学院
安阳工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商丘工学院
中原科技学院
安阳学院
郑州工商学院
郑州经贸学院
商丘学院
郑州商学院
郑州西亚斯学院
湖北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
江汉大学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东湖学院
汉口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武昌工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商贸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文华学院
武汉学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
湖南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南学院
邵阳学院
怀化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南华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工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
广东
汕头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韶关学院
惠州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
肇庆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白云学院
广州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五邑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广州软件学院
广州华商学院
湛江科技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州理工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广州商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西
广西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河池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
百色学院
梧州学院
北部湾大学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柳州工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南宁理工学院
----
----
----
海南
海南师范大学
海口经济学院
三亚学院
----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
----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华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内江师范学院
宜宾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大学
攀枝花学院
吉利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传媒学院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成都文理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
成都锦城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绵阳城市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
凯里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贵州师范学院
----
----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保山学院
红河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昆明学院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昆明文理学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咸阳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西安外事学院
西安翻译学院
西京学院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
----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城市学院
陇东学院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兰州工商学院
----
----
宁夏
北方民族大学
----
----
----
新疆
----
----
----
(资料来源:阳光高考;摘录时间:2021年11月3日)


阅读4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相关推荐
1  /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