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设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2012年,产品设计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工业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毕业生应系统地掌握该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专业方向有关的科学技术新发展、文艺思潮、流行时尚、风土人情等;能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与工业产品相关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宣传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工作。
学科门类:艺术学
专业类别:设计学类
创办时间:2012年9月14日
中文名称:产品设计
外文名称:Product Design
专业代码:130504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发展历程
1998年,产品设计专业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版)》。后续部分高校以目录外专业招生办学,如云南艺术学院于2000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上海师范大学于2002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郑州商学院于2007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
2012年9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产品设计专业由原艺术设计专业(部分)(专业代码:050408)和原工业设计专业(部分)(专业代码:080303)合并而来。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产品设计专业隶属于艺术学、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4。
培养目标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能从事设计研发、推动专业发展、承担设计教育、相关研究工作,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以及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百度百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追踪国际设计前沿动态意识、以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为基础,掌握产品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在制造业、企业、设计公司、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设计管理与咨询服务等方面从事设计工作的创新型人才。(景德镇陶瓷大学)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产品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设计修养和素质,掌握必备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产品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面向汽车及其他现代产品制造行业的高级应用型、创新型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良好的设计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毕业生能在产品研发与设计创新领域从事产品创新设计、项目策划管理及用户研究等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产品设计专业技能与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具备综合设计应用能力、较强的产品艺术造型能力和软硬件设计工具的运用技能,能在品牌设计企业、产品设计部门从事产品设计整体策划、原创产品设计、产品创新设计开发、产品项目管理和沟通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广州理工学院)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产品设计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四年总学时数应不低于2600学时;每学年学时数应为700学时左右,每学期学时数应为350学时左右;每20学时计1学分,四年总学分应控制在160学分之内。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修满总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可获准毕业;毕业环节完成并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各高校可根据专业需要及各自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基本学制及学分总数,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并规定学生毕业、学位授予标准及申请学位年限。
素质要求
1)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
3)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
5)在掌握产品设计专业类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为完备的、符合专业方向要求的工作能力;
6)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同能力;
7)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8)身心健康,能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设计学的基础核心及产品设计专业核心知识;
2)了解设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和国内外设计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以及设计学基本研究方法;
3)能够运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设计问题,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4)对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5)加强印刷、包装、媒体传播等领域的视觉规律研究及设计表现的学习及实训。
能力要求
1)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技能,掌握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2)能基本胜任专业领域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
3)具备相应的外语、计算机操作、网络检索能力;
4)可用1门外语熟练进行学术检索与信息交流,能够查阅和利用相关的外文资料;
5)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段进行设计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性传播、普及与应用设计知识的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类课程组成,课程体系中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通识教育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以及艺术、体育、科技、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等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为各设计类专业通用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基础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构成,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及创新理论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课程为专业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课程,由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内容包括各专业领域的课堂授课、社会实践、岗位实训和职业实习(包括面向生产与市场的应用实践性课程以及社会活动)等。
专业选修课程由反映产品设计专业类学科前沿、学术特色以及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单元构成。
理论课程
理论教学课程
除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外,应开设体现专业教育要求的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主要包含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课程。除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课程之外,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包括中外文化通史、艺术史、科技史、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的通识课程。
基础类课程:基础类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等。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基本理论课程与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含专业设计史、地域设计史等)、设计概论、设计方法、造型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技术(含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思维、创新理论等)。
专业类课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可包括: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表现、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产品设计调查与研究方法、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等。
主要课程:形态语意、产品创新设计、智能出行研究、传统造物与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等。(景德镇陶瓷大学)
专业主要(干)课程:工业设计史、设计表现技法、设计构成、设计制图、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造型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DSMAX、Photoshop、模型渲染)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加工机械、家具生产工艺、各类专题设计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践教学
产品设计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内容。
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工作室专业类课程采取基本理论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程参与;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轴,组织具有案例教学特征的单元内容展开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专业类课程则根据专业领域特征相关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展开实验性教学与研究。
专业类社会实践:通常组织较短而务实的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包含美术馆、博物馆考察,设计市场及企业机构的参观见习,城乡社会调查,以及专业教学课程中的乡村写生、基层采风等。
专业类实训:在校内外设置实训基地,创建全过程学习平台,在专业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掌握1门专业工作技能的学习方式。实训方式包括项目实训、策划实训、市场实训、创业实训等。
专业类实习:选择与专业领域相符或相近的社会机构,在专业性工作岗位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与合成的学习方式;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实习方式包括设计岗位实习、管理岗位实习、生产加工岗位实习。
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立足于专业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选择与生产、生活、科研、教育相关的研究性命题,有一定的创新性,鼓励与企业机构合作,鼓励选择实际的设计问题,考虑社会关注热点。选题过程中应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背景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命题基本资料、熟悉前人研究成果、知晓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能够明确选题的研究范畴与创新意义;选题应经指导教师同意,并通过一定的论证过程最终确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产品设计业可在学科教学(美术)、工业设计工程、机械和设计学等相关专业考研深造。
就业方向
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制造业企业、设计服务类企业从事工业设计、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生产工艺管理、计算机绘图等工作;能在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创作设计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型制作、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能在互联网企业从事互联网平台类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工作;能在数字媒体部门从事摄影摄像以及后期处理等工作;能在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科研与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