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MUC),简称“中央民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主管。学校南邻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强基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海淀、丰台、海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800余亩,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500万余册;有1个学部、27个教学科研单位,71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25520人、16932人、研究生8588人,有教职工1945人。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和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个学部、27个教学科研单位,有71个本科专业。
院系 | 招生专业(类) | 培养方向/所含专业 | 学士学位 |
---|---|---|---|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 哲学 | 强基计划 | 哲学 |
哲学类 | 哲学 | ||
宗教学 | |||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财政学 | |||
金融学 | |||
数字经济 | - |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法学类 | 法学 | 法学 |
涉外法治 | |||
法学 | 民族实验班 | ||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 教育学 | - | 教育学 |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A+) | 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语言文学 | 文学 |
语言学/民族文学 | |||
古文字学(入校选拔) | |||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 文学 |
与教育学双学位 | 文学、教育学 |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传播学类 | 新闻学 | 文学 |
广告学 | |||
网络与新媒体 | |||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A) | - | 文学 |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英语 | 文学 |
翻译 | |||
俄语 | 俄语与中亚语 | ||
日语 | - |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基地班 | 历史学 |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实验班 | |||
强基计划 |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历史学类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学 |
考古学 | |||
民族学(A+) | - | 法学 | |
社会学类 | 社会学 | ||
社会工作 | |||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统计学 | ||
应用统计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工学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 | ||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通信工程 | |||
人工智能 |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软件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理学 |
化学 |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生物科学类 | 生态学 | 理学 | |
生物科学 | |||
环境科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
旅游管理 |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
公共管理类 | 行政管理 | ||
公共事业管理 | |||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 | 教育学 |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A) | 器乐(含民族艺术英才班) | 艺术学 |
声乐(含民族艺术英才班)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 | ||
音乐学 | - | ||
音乐教育(A) | - |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A+) | 含民族艺术英才班 | 艺术学 |
舞蹈学(A+) | - | ||
舞蹈编导(A) | - |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类 | 绘画 | 艺术学 |
中国画 | |||
美术学 |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
环境设计 | |||
海南国际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 | 工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中外合作办学 | 艺术学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中外合作办学 | ||
舞蹈表演 | 中外合作办学 | ||
音乐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
预科教育学院 | 预科班 | 预科班 | - |
注: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截至2024年5月,括号内为2024软科专业排名 |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为19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5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一批外籍专家任教。学校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1人。
师资类别 | 师资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金炳镐、杨圣敏 |
全国模范教师 | 杨宗丽 |
国家民委教学名师 | 彭勇、钟进文、廖海峰、林晶、金秀丽、叶楚炎、陈笑、李佳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麻国庆、黄泰岩、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 游斌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苏发祥、徐赐文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金炳镐、杨圣敏、牟钟鉴、张公瑾、戴庆厦、达力扎布、慈仁桑姆、班班多杰、李俊清、池福子、王远新、王建民、黄秀兰、李鸿宾、苏玉成、周宜君、杨宗丽、曹立波、杨桂萍、彭勇、蒙曼、蒋爱花、孙英、黄志辉、周莹 |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33个。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和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层次 | 专业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史、哲学、社会学、教育学 |
学位授予
层次类别 | 专业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中国史、哲学、教育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历史学、艺术学、中药学、数学、统计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民族学、美术学、音乐舞蹈学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社会工作、文物、教育学(学科历史)、博物馆、新闻学、翻译硕士、学科教育(英语)、金融、国际商务、税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法学、资源与环境、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体育)、教育硕士、舞蹈、美术与书法 |
重点学科
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民族学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培育) |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社会学、哲学、中国史 |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区域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宗教学、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美术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企业管理 |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 人类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近现代史、民俗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学(交叉)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 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 |
学科评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哲学 | B | 新闻传播学 | C |
理论经济学 | C+ | 考古学 | C |
应用经济学 | C- | 中国史 | B- |
法学 | B- | 生态学 | C+ |
社会学 | B+ | 统计学 | C |
民族学 | A+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工商管理 | C+ |
教育学 | C+ | 公共管理 | B- |
中国语言文学 | B+ | 音乐与舞蹈学 | B |
美术学 | B | - | - |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9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类别 | 专业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民族学、社会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新闻学、广告学、俄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法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软件工程、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文物与博物馆学、广告学、翻译、金融学、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音乐学、体育教育、汉语国际教育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舞蹈学、历史学、艺术设计、音乐学、生态学、行政管理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宗教学导论》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赏析》《影像中的人类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唐史四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红楼梦》导读》《影像中的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赏析》 |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 中文学科、历史学科 |
教育部精品课程公开课 | 《中国古代妇女史》 |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 《神话与人类》《影像中的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十二讲》《文化与性别(1~5讲)》《中华文化20讲》《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治疗(1~6讲)》《中国民族志·西北篇(1~8讲)》《唐史五讲(1~5讲)》《中国民族志·南方篇(1~6讲)》 |
北京市实验教学中心 | 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民族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中心 |
师资类别 | 师资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民族学教学团队(杨圣敏,2009)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 民族舞蹈教育教师团队(马云霞) |
教学成果
2024年,学校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45项、省部级奖项1317项。
时间 | 赛事(奖项) | 成果 |
---|---|---|
2020年 |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 11支团队获全国三等奖,1支团队获全国一等奖 |
2020年11月2日 | 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 | 1997级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兰锋获长江系列奖 |
2021年 | 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7项,获奖项目总数居全国参赛高校第一;中央民族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
2022年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 | 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 |
第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 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校际合作计划项目 | 项目最终结题成绩优秀1项、良好2项、合格2项 | |
2023年 | 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文化创意赛道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科技创新赛道三等奖1项 |
2023年6月18日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 | 办公技能应用赛项-Microsoft PowerPoint赛项最高荣誉(冠军)、办公技能应用赛项-WPS Office综合应用第二名(亚军) |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时间 | 教学合作 |
---|---|
2022年6月30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密云区人民法院双方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
2023年 | 海南国际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 |
海南国际学院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办学——中央民族大学密德萨斯学院,开设舞蹈表演、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及视觉传达设计硕士专业 | |
2023年5月6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法国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双方就以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启用和建设为契机,加强国际化项目合作 |
2023年7月31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古巴共和国哈瓦那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
2024年1月 | 中央民族大学与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共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海淀校区举行 |
学术交流
时间 | 交流事项 |
---|---|
2023年2月5日 | 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沙特利雅得中沙教育中心承办的“汉语桥”中沙青年线上交流营开营。 |
2023年3月25日 | 中央民族大学延庆考古与文博实习基地在延庆博物馆揭牌 |
2023年5月28日 | 由北京动物学会、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和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市“环境·动物-人类健康”学术、科普报告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召开 |
2023年6月11日 | 由中央民族大学与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北京视角——辽金元考古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 |
2023年9月8日 | “海外知名学者民大讲坛(中央民族大学-喀什大学共享外专学术讲座)”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迎来首讲 |
2023年9月15日至17日 | 以“以‘融’为向:新时代民族语文翻译”为主题的第二十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 |
2023年12月21日 | 由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蒙古高原重要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学术交流会在学校海淀校区举行 |
2023年12月30日 | 中央民族大学首届“‘一国两制’与港澳台法治”学术论坛(2023)在海淀校区举行 |
2024年3月11日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秘书长杨鑫一行到访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围绕“新时代港澳治理与融合发展”开展调研座谈 |
2024年4月20日 |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海淀校区知行堂举办第四届国际中文教育青年学者论坛 |
2024年4月 | 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教育强国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
2024年5月25日 | 中国式现代化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举办 |
2024年5月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古学观察暨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召开 |
中央民族大学举行“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央民族大学中亚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战略合作
时间 | 合作事项 |
---|---|
2022年9月1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举办“一中心三室三基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2022年10月31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国家大剧院在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2022年11月2日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2022年11月18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北京演艺集团在北京演艺集团多功能厅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2023年4月7日 |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王晨阳及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代表双方签署非遗保护工作战略合作协议 |
2023年5月24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在北京邮储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3年6月25日 | 中央民族大学与山西省运城市举行校地合作座谈会并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
2023年11月 | 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电影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圆厅举行 |
截至2022年3月30日,学校有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3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和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中心6个。
序号 | 名称 | 批准单位 | 类别 |
---|---|---|---|
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 | 四部委铸牢基地 |
2 | 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实验室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3 |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实验室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4 |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5 | 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意创新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
6 | 国家民委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7 | “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大数据中心 | 发改委,国家民委 | |
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 | 北京市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支撑平台 |
9 | 蒙古国教育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10 | 中南半岛经济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11 | 缅甸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12 | 发展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13 | 拉丁美洲社会文化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14 | 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5 |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 | 国家民委 | - |
16 | 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心 |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 | |
17 | 北京市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市 | 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 |
18 | 民族团结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 教育部民教中心 | 教育部民教中心民族团结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
19 | 北京宗教工作研究基地 | 北京市宗教局 | |
20 | 教育部少数民族数学与理科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 教育部民教中心 | 教育部民教中心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 |
21 | 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 |
22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 | 教育部、国家语委 | - |
23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4 |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5 |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 |
26 | 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27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 |
28 | 北京市食品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 | 北京市工程中心 |
29 | 中国民族数据中心 | 民委、教育部、统计局 | |
30 | 当代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31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北京市文化局 | - |
32 |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 | 国家民委 | |
33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 | 教育部 | |
34 | 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35 | 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 | 科技部备案 | - |
36 | 宗教研究所 | 国家民委 | |
37 | 民族语言智能分析与安全治理实验室 | 教育部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8 | 光子系统工程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十三五”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各种类别项目连续四年保持在每年50项以上,其中,年度项目连续四年立项数都在30项以上;民族学(民族研究)类别连年立项数排名全国第一。
在国家民委公布的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中,中央民族大学共有13项参评成果获奖,共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2019年起,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承担重大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基督教中国化之经典、礼仪与思想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20年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2021年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3年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哈经雄) | 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1999年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苏德等) |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滕星等) | 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民族教育学通论》(哈经雄、滕星等) | 2002年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 2002年 |
《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滕星等) |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 2005年 |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金炳镐、青觉) | ||
《历史上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关系的“德治”理论与实践》(贺金瑞、苏日娜) | ||
《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宋才发) | ||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滕星) | ||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本土化之历史考察》(班班多杰) | ||
《中国民族志》(杨圣敏等) |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 |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制度创新》(李曦辉) | ||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青觉) | ||
《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赵令志) | ||
《蒙古史诗生成论》(萨人格日勒) | ||
《中亚五国民族文化综论》(丁宏) | ||
《明代大慈法王研究》(陈楠) | ||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滕星) | 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2006年 |
《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 |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2011年 |
《论人类学取向民族地区教育研究方法论之革新:经典文化概念的局限及其克服》(常永才) |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
《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实地调查与对策研究》(滕星) | 2011年度全国民委系统调研报告三等奖 | 2011年 |
《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议》(海路) |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 2012年 |
《国家民委“民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调研报告》(海路) |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 |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 | 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2年 |
《延边州双语教育实施的调研报告》(苏德) | 2012年度全国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 2012年 |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在学校教育及扫盲教育中使用情况的调查》(滕星、王远新主编) | 国家民委第二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2012年 |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海路) |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 2013年 |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 |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2013年 |
《北京市维吾尔族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海路) |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 | 2016年 |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 2020年 |
《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一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解读》 | ||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与社区文化重建研究》 | ||
《古代维吾尔语赞美诗和描写性韵文的语文学研究》 | ||
《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 | ||
《贵州苗族侗族女性传统服饰传承研究》 | ||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实践概论》 |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21年 |
《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对“西方”多元教育有何启示?》 |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 |
《达斡尔族教育史》(苏德) |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成果奖 | - |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历史与现实(系列成果)》《达斡尔族教育史》(苏德)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
图书馆藏
截至2025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两个校区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24万余册/件,包括蒙、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傣、彝等20多个文种的民族文字图书。线装古籍22万余册,既有宋雕元椠、明清精品、碑帖拓片、名家书画,又有民族文字古籍。包括善本近3,000种,其中宋元本10种、明本400余种尤为珍稀。共有16部珍本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拥有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637,373册;电子学位论文8,957,763篇;拥有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维普以及SSCI、A&HCI、EMERALD、JSTOR等中外文数据库以及自建数据库古籍资源库、民族特色特藏资源库等58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全国民族地区和北京市“名刊”: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3年起,期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
《民族教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的刊物。
《中国民族美术》期刊共设立五大内容版块,分别为“原生态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民族艺术家”“视点与争鸣”“民族美术教育”“民族博物”,涉及绘画、摄影、建筑、雕塑、设计、美术教育、工艺美术等多个学科,以及民族学、艺术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设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历史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实践研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世界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等栏目。
时间 | 荣誉 |
---|---|
2021年2月28日 | 2020年度全国民委系统信息工作优秀集体 |
2022年3月19日 | “2021年首都高校阳光体育联赛‘阳光杯’”荣誉称号 |
2023年5月 | 中央民族大学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
2024年9月27日 | 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