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合肥学院(Hefei University)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一所国家和地方共同举办,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前身合肥联合大学,由时任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和中国科大副校长杨承宗先生创办。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17年2月,合肥大学正式启动筹建。

学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副高职称自主评审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常权任主席单位,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391亩,建筑面积54.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9亿元;有14个教学系和4个教学单位,57个本科专业;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19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365人,全日制在校生约17000人。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051人,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

合肥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授予学位
合肥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车辆工程
工学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合肥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理学
应用统计学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软件工程
工学
网络工程
工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
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合肥学院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交通工程
工学
智慧交通
工学
建筑学
工学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生物工程
工学
合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能源化学工程
工学
合肥学院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工学
动画
艺术学
艺术学
环境设计
艺术学
艺术学
工艺美术
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
艺术学
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工程
经济学
金融学
经济学
投资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财务管理
管理学
物流管理
管理学
供应链管理
管理学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管理学
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新闻学
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
文学
合肥学院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
教育学
小学教育(师范)
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合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学
德语
文学
日语
文学
朝鲜语
文学
合肥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
旅游管理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学
会展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51人,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


学科建设

2009年,学校获批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之前,学校陆续与德国的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0年,学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先后签署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获得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的招生资格。

2012年,学校独立培养的首届研究生顺利入学。

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术性硕士学科,筹备处设在合肥学院化学工程系; 2014年,合肥学院管理系硕士点筹备处正式设立。

2015年1月,合肥学院首届独立自主培养研究生顺利毕业。 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学院正式获批硕士授予单位。

截至2014年5月,该校有安徽省级重点学科1个(微生物学)、安徽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硕士授予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授予类别。 2018年5月21日,学校开展第二轮硕士点培育项目和第三轮学科建设项目工作,共立项5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培育项目、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育项目、4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5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并就项目建设及项目任务书的制订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

教育部正式授予一级硕士学科、领域如下:

序号
学科、专业名称
批准时间
1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
2011年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年
3
工程硕士
2018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4月,该校共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批准的对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业设计

安徽省级特色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

安徽省重点试验培养专业(1个):金融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4个):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物流管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教学团队(3个):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教育学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11门):发酵工程与设备、在系统编程技术、高等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数据结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人机工程学、高级财务管理、中国古代文学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基础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1个):合肥学院-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2个):工业设计、机械设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等


教学成果

该校于2003年率先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中心,推动办学定位、专业结构等八个转变,系统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地方性、应用型”已写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体系,成为国家标准。

2009年该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根据刘延东同志和陈希同志批示,教育部总结形成《关于合肥学院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报告》在全国推广。2014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为题专门报道该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2014年,《突破学科定势,构建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6年联合德国大陆集团、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设计“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2016年9月,教育部评估中心领导在对学校审核评估反馈会上指出,合肥学院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合肥学院模式值得推广,可以复制。 2009年至2017年4月,学生共获得各类科技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05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46项、一等奖和特等奖47项,多个奖项为全省高校唯一或首次。如第十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入驻创业团队30家,注册公司14家。2016年有145项国家级和375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新增18项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保持安徽省高校第一。


交流合作

该校与一大批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合肥市各区、县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工业设计、环境保护、物流管理、经济工程、机电等领域,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191个、“嵌入式”实验室3个、工程中心5个。打造了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如:“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新方舟创意工场”、“合大中铁建工程测控技术中心”等一批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实验室。学校与三一重机、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签订了合作共建的协议。

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把合肥学院确定为中德省州文化交流合作共建项目,明确该校与下萨克森州各应用科技大学之间的合作作为省州政府教育合作项目。该校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德教育文化交流中德方重点援助中国的二所应用型大学之一。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多所应用科技大学按照“2+3”“3+1”等模式合作培养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管理、德语专业人才,开展了全面深入大规模的合作交流。除下萨克森州外,该校还先后与霍尔布隆应用科学技术大学、罗伊特林根大学、罗斯托克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此外还与奥地利雷本大学、考夫施泰茵大学开展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德共建的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生。

1998年,该校与韩国韩瑞大学签订合作交流协议。至2013年6月,已与韩瑞大学、韩南大学、培材大学、汉城大学、顺天乡大学、汉拿大学、韩巴大学、翰林大学、京仁教育大学、建阳大学、汉阳大学、协成大学、世宗大学、尚志大学等14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韩瑞大学合作培养的“2+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与汉拿大学合作培养的“1.5+1.5”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与顺天乡大学合作培养的“2+2”朝鲜语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第一批学生已顺利毕业,2009年开始汉语国际教育(2+2)专业作调整,该专业学生将分别至韩国的韩南大学和翰林大学进行后二年阶段的学习。2010年增加了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的“3+1”专业,2010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物流管理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2012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2013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业设计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该校是中国政府来华奖学金单位,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截至2016年8月,该校已同德、韩、日、美、意、西、 奥、英等国及台湾地区6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有3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0个中外合作培养专业,共有3300多名学生赴国外留学,1100余名德国、韩国学生来校学习、实习。

该校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联合创办了“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获得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并得到德国物流协会支持,使德国物流协会合肥分会落户学校。从2001年起,学校与德国合作院校开展了14届的Workshop合作项目,聚集了德、韩两国一批工业设计界专家。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70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4月,该校建有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和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工作;获批安徽省第七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行业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平台。

2012年,德国物流协会在该校设立了合肥分会。建有“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新方舟创意工场”等一批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实验室。

学校同时还设有房地产研究所、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工研究所、旅游咨询与规划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江淮文化研究所、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发酵工程研究所、中德过程—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外国文化研究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


建设成果

2002年至2017年,该校多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国家 863 计划研究子项目,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市级、院级研究项目10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获国家发明9项,获省、市科研奖项十多项。

2013年,该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2项。公开发表论文被国际检索(SCI、EI)收录800余篇,其中,化学系就达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编写教材50部。2014年,合肥学院科研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年。其中,该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居省属大学前列。

该校承担了“合肥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主体维护结构的监测与分析”、《合肥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合肥市工业设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合肥热电集团污泥掺烧技术、“高校光伏电站建设模式与应用示范研究”等一批研究项目;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平台,近五年,人文社科应用性成果的数量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2年度论文、著作、教材统计情况

部门
论文(篇)
著作、教材(部)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著作
编著
参编
建筑工程系
3
2
4
-----
-----
-----
-----
机械工程系
8
4
5
2
-----
-----
-----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7
1
2
4
-----
-----
1
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42
6
5
4
-----
-----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1
7
5
3
-----
1
3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8
4
13
6
-----
-----
-----
数学与物理系
5
4
9
4
1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6
11
8
-----
-----
2
经济系
-----
3
5
8
-----
-----
3
教育系
-----
-----
11
-----
-----
-----
6
外国语言系
-----
2
11
6
-----
2
-----
管理系
-----
5
4
5
-----
-----
6
旅游系
-----
2
4
8
-----
-----
-----
艺术设计系
-----
-----
7
8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2
7
1
-----
-----
-----
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
1
1
4
5
-----
-----
1
公共体育教学部
-----
-----
2
-----
-----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
-----
-----
-----
图书馆
-----
5
2
-----
-----
-----
-----
院其它部门
4
7
16
4
-----
-----
3
合计
91
61
127
76
1
1
27
总计
355
29


学术资源

截至2016年5月,合肥学院图书馆藏有印刷型图书131.68万册;电子图书102.81多万种(册);藏书合计234.49万册。购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研网、EBSCO数据库、Springer Link 数据库、视频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23个;自建数据库7个,其中特色数据库3个。

图书馆还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合作,为校内读者提供外文期刊、图书文献的原文传递。同时积极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为读者获取所需文献。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先后主办或共同承办五届“环境技术及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德韩三国四校国际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亚太国际论坛”,“中韩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五届“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六届、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创办时间
1980年
所属地区
安徽省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二本/艺术类二本
提档线
200-300分
院校代码
11059
学校特色
-
学校官网
http://www.hfuu.edu.cn
学校地址
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合肥大学(学院)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