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缩写为“ECUPL”),简称华政,位于上海,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五院四系”成员之一
学校原名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0年,学校由司法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成为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松江、长宁、普陀三个校区,占地面积68.4万余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开设22个本科专业。
教学院系 | 专业名称 |
---|---|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 法学(A+)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法学(经济法方向) |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
法学(沪港交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 |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 法学(涉外卓越金融法律人才实验班) |
法学(英国利兹大学双学位项目班) | |
法学(国际金融法律方向) | |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 法学(刑事法方向) |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 |
法学(网络与信息法方向) | |
侦查学 | |
治安学 | |
边防管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 |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 经济学 |
会计学(司法会计方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 |
金融学 | |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 | |
社会政策 | |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B+) | |
政治学与行政学(B+) | |
公共事业管理(A) | |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 知识产权(A+) |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文化产业管理(B+) | |
网络与新媒体(A) | |
汉语言文学 | |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 日语 |
翻译 | |
德语 | |
英语 | |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公共法律服务学院(律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其他教学科研部门:文伯书院、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和纪检监察学院、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5月,括号内为2024软科专业排名 备注: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先后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3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入选青年长江学者 ,1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评“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任“马工程”首席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6人获评“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获评“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3人入选“上海东方学者”(其中包含2名客座教授),9人入选“上海青年东方学者”,31人获评“曙光学者”,7人获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35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7人获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高级职称占比57%。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 何勤华、马长山、李秀清、王迁、金可可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 | 崔永东、马长山、金可可、刘风景、王迁、章志远 |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 何勤华、刘宪权 |
上海领军人才(10人) | 顾功耘、刘宪权、王立民、高富平、杜志淳、吴弘、李秀清、叶青、张明军、金可可 |
东方学者(9人) | 顾敏康、陈峰、张红、Stphen、李连江、冷静、江利红、Sheldon、X.Zhang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7年11月 |
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学科 | 类别 |
---|---|---|---|---|
1 | 世界法治文明演进与中国法治理论发展 | 何勤华 | 法学 | 战略创新 |
2 | 新时代政治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张明军 | 政治学 | |
3 | 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 林燕萍 | 法学 | 重点创新 |
4 |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的中国进路研究 | 叶青 | 法学 | |
5 | 科创中心建设的法制保障 | 刘宪权 | 法学 | |
6 | 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创新 | 金可可 | 法学 | |
7 | 基层治理与上海公共安全 | 吴新叶 | 政治学 | |
8 | 民族复兴与比较政治理论创新 | 高奇琦 | 政治学 |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2月 |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年学科评估中,法学获评A级,政治学获评B级;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和1个高原学科以及3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 法学、公共管理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0月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 法学、公共管理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 |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司法鉴定、法政治学、知识产权、社会法学、刑事司法学、法律方法论、教育法学、智能法学、党内法规、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政党与国家治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 |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司法鉴定、法政治学、知识产权、社会法学、刑事司法学、法律方法论、教育法学、智能法学、党内法规、文化产业管理、法律与金融、传播法学、卫生健康法学、国家安全法学、纪检与监察法学、法治文化、法律与语言、涉外法治、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比较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党的建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闻学、传播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会公共安全、政党与国家治理。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 |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公共管理、金融、社会工作、翻译、新闻与传播、会计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 |
序号 | 学科名称 | 级别 |
---|---|---|
1 | 法律史 | 国家重点学科 |
2 | 国际经济法 | 省(部)级重点学科 |
3 | 法制史 | |
4 | 经济法 | |
5 | 刑法 | |
6 | 法学 | |
7 | 法学 | 上海市一流学科 |
8 | 公共管理 | |
9 | 国际法 |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
10 | 司法鉴定 | |
11 | 民法与知识产权 | |
12 | 法学 | 上海市高峰学科 |
13 | 公共管理 | 上海市高原学科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5月 |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4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76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2门上海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推进智库培育和建设,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截至2017年11月,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实验项目及中心,8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学校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进研究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院是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经济法学刑法学为上海市法学重点研究基地。2023年10月,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建教育法研究院。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法律史本科教学团队 | 何勤华 | 2007年 |
经济法学本科教学团队 | 顾功耘 | 2010年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0年7月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 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个) | 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 |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五新五融”全面育人的新法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11月 |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 法学、侦查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 | 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新闻学、知识产权、社会工作、翻译、文化产业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 侦查学、新闻学、知识产权、金融学、翻译、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 |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 侦查学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 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 |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 | 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 走近司法鉴定 ——科学证据应用与展望(1~28讲)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 开启疑案之门的金钥匙——司法鉴定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 | 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总论、国际私法 |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37门) | 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外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刑法学、中国法制史 、商法概论、经济法学、法理学、侦查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国际私法学、司法鉴定概论、著作权法、诉讼证据学、政治学原理、货币银行学、金融法学、法医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产权法、金融犯罪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大学生心理健康、国际反垄断法、现场勘查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公司法学、刑事专案侦查、汉语与写作I、II、国际商事仲裁法学、商业秘密法、宪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传播法研究、英汉-汉英法律翻译 |
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76门) | 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学、货币银行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金融证券犯罪研究、宪法学、外国民商法导论、社会保障概论、国际私法学、民法总论、证据学、证券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国际公法、司法文书、政治学原理、法医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金融法学、知识产权法 国际反垄断法、汉语与写作Ⅰ、Ⅱ、刑事疑难案例评析、法律英语、逻辑学、发展与就业、商法总论、体育-羽毛球、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电子商务法、翻译理论与实践——涉外法律专业、法律基础、经济法总论、侦查学原理、现场勘查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学、商业秘密法、治安学总论、婚姻家庭继承法、税法学、学术论文写作、劳工关系、市政学、中国书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传播法研究、专利法、社会调查、刑事专案侦查、债权法学 、信息犯罪与计算机取证、英汉—汉英法律翻译、公共关系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财政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商标法、形体训练综合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文化产业学、公共管理学、边境管理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社会学理论、外国公司法概览、经济法案例研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篮球、论语导读 |
上海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门) | 羽毛球、大学体育(板球)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
截至2024年12月,先后与48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高校、机构及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在内的9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签订协议。2012年,学校获得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资格,2014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6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29日,华东政法大学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2018年11月6日,成为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已经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47所院校建立并常年保持良好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主要包括美国(23所)、英国(15所)、澳大利亚(6所)、日本(15所)和韩国(16所)。同时,与中国台湾地区7所大学建立起合作关系。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联合培养国际商法硕士项目”、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合作的“联合培养高级法律硕士项目”运行多年,形成了稳定有效的运作体系、完备先进的课程设计,提升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声誉。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80余个科研机构,还获批国家涉外法治研究基地,2015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与该校共建司法智库研究机构华东检察研究院,同年,智库型研究机构—华东检察研究院在华东政法大学揭牌成立,2017年3月,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政策法律研究中心落户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该校为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2019年12月,该校司法学研究院入选国家CTTI来源智库,2021年1月,成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基地,同年4月,获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2022年1月,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成立。
类别 | 名称 |
---|---|
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 |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政策法律研究中心 |
国家CTTI来源智库(3个) | 华东检察研究院、司法学研究院、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 |
部级项目 | 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基地、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 |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
截至2025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已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0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项,一般、青年、后期资助、冷门绝学等项目共359项。华东政法大学已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立项12项。
截至2025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多次发表论文,有《清代法律渊源考》《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中国行政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等15篇。 [60]另外,该校还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科研获奖情况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所获奖项 |
---|---|---|---|
1 | The Emergence of "Black Society"Crime in China | 张筱薇 |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82] |
2 | 《中国法学史》 | 何勤华 | 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 立项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负责人 |
---|---|---|---|---|
1 | 2011年 | 法律文明史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何勤华 |
2 | 2012年 | 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网络关系结构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方案及其法律支撑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何明升 |
3 | 2013年 | 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高富平 |
4 | 2014年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童之伟 |
5 | 2014年 | 涉信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刘宪权 |
6 | 2014年 |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互动关系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张明军 |
7 | 2014年 | 法治引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难点与路径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刘晓红 |
8 | 2014年 | 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重大立法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王 迁 |
9 | 2014年 | 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的核心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管建强 |
10 | 2014年 |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刘松山 |
11 | 2015年 | 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赵劲松 |
12 | 2015年 | 中国能源革命与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肖国兴 |
13 | 2016年 | 驱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职务发明制度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何 敏 |
14 | 2018年 |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法治化机制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马长山 |
15 | 2018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过程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刘风景 |
16 | 2018年 |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建设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高奇琦 |
17 | 2018年 | 新兴学科视野中的法律逻辑及其拓展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陈金钊 |
18 | 2018年 | 军民融合战略下海上通道安全法治保障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马得懿 |
19 | 2018年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屈文生 |
20 | 2018年 | 中国特色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及监管模式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何明升 |
21 | 2019年 | 媒体融合中的版权理论与运用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王迁 |
22 | 2019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关系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杜涛 |
23 | 2019年 | 中国租界法制文献整理与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王立民 |
24 | 2020年 | 中华法系与中华法律文化问题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重大委托项目 | 何勤华 |
25 | 2023年 | 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中国方案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丛立先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负责人 |
---|---|---|---|
1 | 技术创新、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模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唐晓云 |
2 | 基于国际专利制度的同族专利行为及其态势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唐 春 |
3 |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以上海地铁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廉 鹏 |
4 |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一一以上海地铁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权瑞松 |
5 | 企业实施国际化双元战略的创新效应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吴 航 |
6 | 基于量化指标体系的中国绿色大学影响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赵万霞 |
7 |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制度压力对技术商业化的影响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蔡新蕾 |
8 | 跨国并购整合过程中制度复杂性的战略响应研究:创新机制与选择动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吴 航 |
9 |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网络与演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李智超 |
10 | 基于ESG理念的私募股权投融资估值与风险管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卞钰祥 |
11 | 基层网格化政策动员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杨帆 |
12 |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效应评估及政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曹希广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0月,华东政法大学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27,127.59m²,阅览室座位数2,556个。学校拥有纸质图书272.65万册,当年新增34,300册,生均纸质图书128.07册。拥有电子期刊6.62万册,学位论文2.1万册,音视频95,259.5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4.415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2,925.68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986.96万篇次。完成了“云教参”平台、法学学科外文原版数字化平台、图书馆文献传递平台等多项建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拥有“联合国文件收藏图书馆”,含中文类图书及报告3517册,西文类图书3322册,西文类主要机构当年的决议和年度报告会议资料7322册。
学术期刊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中文法律类期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律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英国、美国等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学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创刊二十多年,包含专题研讨、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法学论坛、域外发苑和评案论法五个模块,还被选为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法学核心期刊,并获评“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上海市最佳学报”。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刊主要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时间 | 名称 |
---|---|
2005年12月26日 | 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 |
2014年7月11日 |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
2019年3月5日 | 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
2019年4月19日 | 上海市文明校园 |
2020年1月19日 | 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2025年7月11日 | 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