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地处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双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首批28所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之一,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纺织院系合并组成,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松江、延安路、新华路3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86万余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职工2200余人;本科生1.5万余人,硕士研究生9400余人,博士研究生2100余人。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开设6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交叉学科十大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纺织学院 | 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新能源与光电材料)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
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英合作)、环境设计(中英合作) |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系(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时尚营销、网络数字营销)、工商管理(战略创新与组织、文旅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个人理财)、会计学(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业数据分析、信息系统运营)、电子商务(电商创业与运营、商务数据分析、电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全球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数据分析) 应用经济系(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金融学(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
物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集成电路与新能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工程)、统计学(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轻化工程(卓越)、应用化学专业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理科试验班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原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土木工程 |
人文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传播学(含卓越时尚传播)、公共关系学 |
外语学院 | 英语、英语(翻译方向)、日语(日本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钱宝钧学院 | “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尚实创新”“材料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国家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等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
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 —— |
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院系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报考时请以电话咨询为准 (截至2024年6月) |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拥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东华大学是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暨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理事会成员与协同共建单位,是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项目“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协同共建单位,“设计学”通过协同平台开展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
流动站名称 | 学院 |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纺织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理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学院 |
机械工程 | 机械学院 |
化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纺织学院、环境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序号 | 学位授权点类型 | 学位授权点级别 | 学位授权点代码 | 学位授权点名称 |
---|---|---|---|---|
1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4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5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602 | 中国史 |
6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701 | 数学* |
7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702 | 物理学 |
8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703 | 化学* |
9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711 | 系统科学 |
10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712 | 科学技术史 |
11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02 | 机械工程* |
12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03 | 光学工程 |
13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4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08 | 电气工程 |
15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6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7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8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14 | 土木工程* |
19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21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1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2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23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0835 | 软件工程 |
24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5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1202 | 工商管理学* |
26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1204 | 公共管理学 |
27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1301 | 艺术学 |
28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 | 1403 | 设计学* |
29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二级学科 | 0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30 | 学术学位授权点 | 二级学科 | 080102 | 固体力学 |
31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251 | 金融 |
32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252 | 应用统计 |
33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254 | 国际商务 |
34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551 | 翻译 |
35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36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54 | 电子信息 |
37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55 | 机械* |
38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39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40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58 | 能源动力* |
41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59 | 土木水利 |
42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43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1251 | 工商管理 |
44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1252 | 公共管理 |
45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1253 | 会计 |
46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1256 | 工程管理 |
47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1356 | 美术与书法 |
48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专业学位类别 | 1357 | 设计 |
49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703Z1 | 化学生物学* |
50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05Z1 | 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 |
51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05Z2 | 功能与智能材料* |
52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05Z3 | 生物与仿生材料* |
53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21Z1 | 数字化纺织工程* |
54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21Z2 | 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 |
55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21Z3 | 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 |
56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21Z4 | 纺织复合材料* |
57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21Z5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58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主设置) | 0830Z1 | 环境生物技术* |
59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1 | 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 * |
60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2 | 生物材料学* |
61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3 | 纺织科技史* |
62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4 | 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 |
63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5 | 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 |
64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6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65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7 | 人工智能* |
66 | 自主设置与交叉学科授权点 | 二级学科(自设交叉学科) | 99J8 | 纺织产业与科学社会主义* |
注:学位授权点名称中带有“*”的学位点为博士学位授权 |
类别 | 名称 |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材料学、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 | 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
上海市重点学科(一期) | 材料学(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含纺织工程、服装)、染整工程 |
上海市重点学科(二期) | 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设计艺术学 |
序号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比 |
---|---|---|---|---|
1 | 0821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A+ | 前2%或前2名 |
2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10%~20% |
3 | 1305 | 设计学 | B+ | |
4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20%~30% |
5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
6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
7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
8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
9 | 0703 | 化学 | B- | 30%~40% |
10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
11 | 0835 | 软件工程 | B- | |
12 | 0701 | 数学 | C+ | 40%~50% |
13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
14 | 0712 | 科学技术史 | C | 50%~60% |
15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
16 | 1301 | 艺术学理论 | C | |
17 | 1304 | 美术学 | C | |
18 | 0702 | 物理学 | C- | 60%~70% |
19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
20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校教职工2225人,专任教师1451人,其中专职院士3人,资深院士1人,兼职院士17人,万人计划、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次,其他高级职称教师近千人。1人获评第五届“上海市教育功臣”,1人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朱美芳、李大潜(双聘)、卿凤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周翔、俞建勇、王浩(双聘)、周勤之、郁铭芳、刘源张、柴天佑(双聘) |
东方学者 | 陆昌瑞、王宏志、左伟伟]、杨建平、于剑 |
外国院士 | 美国工程院院士雷伊·鲍曼 |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获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纺织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轻化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日语 | 应用物理学 | 环境工程 |
功能材料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纺织工程 | 机械工程 | 轻化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自动化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环境工程 | 纺织工程 | 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机械工程 | 软件工程 |
生物工程 | 机械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自动化 |
市场营销 | 纺织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轻化工程 | 环境工程 |
视觉传达设计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电子商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产品设计 | 应用化学 | 工业设计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数字媒体艺术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环境设计 | 日语 | 传播学 |
软件工程 | 统计学 | 功能材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软件工程 | 应用物理学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东华大学—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又名东华万瑞智慧医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和瑞金医院合作共建)、东华大学—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华大学—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现代纺织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走进乡村的生态设计教育与实践》、《校校合作,校企联手,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素质应用型涉农电子商务人才》、《高等棉花与棉纺织加工技术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 |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 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 |
上海市软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众恒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首批上海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 |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上海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 | 东华大学文创实践基地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 | 纺织材料学 | 服装设计 |
机织学 | 染整工艺原理 | 高分子化学 | |
纺纱学 | 针织学 | 环境监测 | |
非织造学 | 决策支持系统导论 |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纺纱学 |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 | 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与仿真 |
国家级双语课程 | 机织学 | 纺织材料学 | 针织学 |
上海市精品课程 | 财务管理 | 客户关系管理 | 消费行为学 |
运作管理 | 针织原理与工艺 | 新型纺纱技术 | |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截至2018年12月,该校四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
入耳入脑入心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 一等奖 | 许宁生,焦扬,陈锡喜,沙军,赵宪忠,褚君浩,姜智彬,刘淑慧,顾铮先,曹文泽,李梁,张黎声,李江,李国娟,吴强,桂永浩,顾钰民,宗爱东 |
构建艺术与工科专业共生发展命运体,多维协同培育国际化时尚创意设计人才 | 二等奖 | 李俊,周洪雷,王朝晖,于晓坤,姚卫新,肖平,夏雅琴,李敏,陈彬,汪芳,彭波,吴翔,张向辉,崔玉梅 |
材料类专业人才多维度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朱美芳,马敬红,吴文华,王燕萍,韩克清,张青红,戴蓉,张清华,龚静华,丁怡 |
互联网+创新创业决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宋福根,张科静,董平军,马彪,晏爱敏,王扶东,魏红芹,黄基诞,曹文斌 |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
截至2023年12月,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300余项,充分彰显学生的创造力。获杭州第19届亚运会攀岩项目女子团体速度接力决赛金牌。女足获大学生联赛全国冠军。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7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与全球15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等单位共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68] [293]截至2023年4月,东华大学共建有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院级四级产学研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466个,其中包括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上海市级示范级实习实践基地、9个上海市级实习实践基地;遴选聘任校外导师2000多人。
上海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学校牵头 [283],依托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首枢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共建 [73],是上海市首个面向航天、纺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工业智能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平台。东华大学与安踏集团共建“东华—安踏联合创新研究院”;与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东华大学-康赛妮集团时尚针织研发中心“;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东华大学-生工生物联合创新中心”。
2019年,第25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8届环东华时尚周开幕。 [48]2021年,首批加入“沪校苏企联盟”。 202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东华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筹建上海中英艺术大学(暂用名)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合作筹建东华加艺上海国际艺术学院(暂用名);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建“东华大学-WWF可持续时尚中心”。
学术交流
时间 | 交流内容(部分) |
---|---|
2011年 | 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暨第8届模糊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 |
2011年 | 第四届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学国际学术会议 |
2013年 | 第八届国际薄膜物理与应用会议 |
2014年 | 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校召开 |
2016年 | 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 |
2019年 | 国际时尚科创高峰论坛 |
2019年 | 第25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8届环东华时尚周开幕 |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2个国家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一带一路”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态环境部工程技术中心 | 生态环境部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 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纺织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纺织工业人工智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其它研究中心 | 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研究中心(成员单位)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轻质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 | 上海市先进纤维与低维材料“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上海市纺织智能制造与工程“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 |
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 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 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协同创新中心、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级设计创新中心 |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创新中心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现代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污染治理与减排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细菌纳米纤维制造及复合技术科研基地 |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1项。
东华大学孙以泽团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外飘带(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提供方。教授孙以泽领衔的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和上海市“教育先锋号”团队,长期致力于纺织装备与控制的科研与教学,此次率领团队攻关了火炬外飘带编织技术。
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年份 | 奖项等级 |
---|---|---|---|
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的研制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03 | 二等 |
功能化系列共聚酯和纤维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04 | 二等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其功能纤维与制品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06 | 二等 |
凝胶纺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连续无纬布的制备技术产业化及应用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09 | 二等 |
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09 | 二等 |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与耐高温绝缘纸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0 | 二等 |
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1 | 二等 |
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3 | 二等 |
新型共聚酯MCDP连续聚合、纺丝及染整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2014 | 二等 |
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6 | 二等 |
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6 | 二等 |
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反应型染料创制与工业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2016 | 二等 |
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7 | 一等 |
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8 | 二等 |
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18 | 二等 |
高曲率液面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宏量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2020 | 二等 |
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2020 | 二等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东华大学图书馆由松江校区图书馆、延安西路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34266平方米,正式开放的有7个开架书库、13个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设有阅览座位2666席。2022年度图书馆累计引进中外文电子数据库72个,纸质藏书226万余册,电子图书271万余册。
学术刊物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年创刊,双月刊),由中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的,以纺织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的学术性期刊,设有纺织与服装工程、纤维与材料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机械与制造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基础科学等栏目。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化学文摘(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美国Textile Technology Digest、英国World Textile Abstracts、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Ре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文摘杂志)及中国《中国纺织文摘》等收录。东华大学学报已被列为全国纺织核心科技期刊和上海市核心科技期刊。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创刊,季刊),是由中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政治经济学 、法学、语言与文学、管理学 、教育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期刊被Elsevier推出的Scopus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2016)、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中国服饰》:1973年创刊,由东华大学和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系中国服装协会会刊、国家级期刊。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网收录。期刊主要栏目包括:品牌运作、产业数据分析、设计趋势、社产技术、产业热点透视等。
《国际纺织导报》:1997年创刊,由东华大学主办、德国专业出版机构协办的国家级期刊。被万方数据库、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知网、维普收录。期刊主要栏目包括纤维与纱线、纤维生产、纺纱、机织、服装、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1983年创刊,东华大学和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科技情报站主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刊。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主要栏目包括综述、产品开发、研究报告、专论、应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热熔胶和粘合衬技术。
《创意经济与管理》: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创意经济委员会和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主办期刊。
《纺织服装教育》(Textileand Apparel Education):由中国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共同主办。期刊被期刊主要栏目包括:高教论坛、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学管理、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由东华大学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年刊出版物。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16年 | 入选首批“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
2021年 | 东华大学获2021中国时尚盛典“组委会特别荣誉——时尚机构年度成就 |
2021年 | 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
2022年 | 东华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
2023年 | 东华大学获得国际大体联“FISU健康校园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