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_社会学本科专业

美考君
2024-09-20
来源:52艺考网

社会学(Sociolog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社会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研究对象范围广泛,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经验研究、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活动的知识体系,寻求或改善人类幸福与社会福利为目标。


1243.jpg


专业门类:法学

专业类别:社会学类

中文名称:社会学

外文名称:Sociology

专业代码:030301

修学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引进

中国社会学最早由严复和章太炎分别从英国和日本引进。孔德一系的社会学是经严复从英国引进的。章太炎将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翻译成汉语,1902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也为社会学的传入中国做出贡献。

1927—1937年间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掀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在学院系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学者如李达、瞿秋白、许德珩等人的研究活动,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及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为中国社会学重建指明了方向。李维汉、陈翰生等人的调研分析也有突出的贡献。

1922年,瞿秋白到上海大学创办社会学系,陶孟和在北京大学,许德珩在广州、上海,李达在暨南大学办系或开设课程。

1949年解放前已有22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学系,许多高校已开设社会学课程,担任社会学任务的讲师以上140人,学制、课程设置已逐步定型化,学会、杂志、教材已达一定水平。

取消

1952年,中国开展高等学校院系和专业调整,社会学专业被取消。

重建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学学科开始了恢复、重建的历程,社会学专业逐步发展。

1980年,上海大学成立了重建后的第一个社会学系。

1980年秋,南开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支持下,举办了为期一年的社会学专修班,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并招收研究生。之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成立社会学系,华南理工大学首先突破文理分立的模式建立高校第一个社会学研究所,并创建社会学系。

1985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社会学专业代码由030201更改为030301*。

截至2006年,全国共计有72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学本科专业。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社会学专业代码由030301*更改为030301。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熟悉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熟练运用 STATA、SPSS 等统计软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组织和实施社会调查、政策研究、项目评估、社会规划和社会治理的能力,能够从事社 会研究、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具备使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


社会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各高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领城,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企业等组织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独立创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专业基本学制为全日制4年本科。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制年限,总学分为150学分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休学或保留学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毕业所授学位为法学学士。

各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类课程应不少于10门,其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不少于4门,专业核心特色课程不少于6门。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必须有计划、有方案(或项目),有督导或导师指导,是在机构、社会组织、社区、政府机关等进行的社会工作实务实习,时间不少于800小时。

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2)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3)具备良好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5)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6)关心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7)具有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知识与能力;

(8)具有对多元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沟通的知识与能力;

(9)开展社会服务,具有促进社会政策完善与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能力。

知识要求

(1)掌握扎实的中文,良好的外文,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

(2)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民族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3)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等知识;

(4)熟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方面国情,了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国家和社会状况;

(5)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学科发展,分支学科与主要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

(2)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社会学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4)具备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研究与咨询、社会咨询与规划、政策研究与评估、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

(5)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工作和研究的项目、内容与方案的能力;

(6)掌握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认知和适应,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和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该专业分为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四类课程。

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

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生命科学(或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

公共基础类课程

主要包括世界(近代)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法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伦理学概论、逻辑学概论、民族学概论、统计学等。高校专业可选择其中部分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

专业必须从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文化(社会)人类学概论、女性学概论中至少选择3门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必须从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中至少选择1门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专业类课程

专业课程可包括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研究(概论)、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发展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概论、犯罪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

实践教学

社会学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等内容。

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课外社会实践、课外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各种学科竞赛等。专业可选择其中部分课程和环节。

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包括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创业实习、课程论文、学年(期)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策划等。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社会统计软件应用实验课、电话访问调查实验课、行为科学实验课、社会个案工作实验课、小组工作实验课、创新创业实践课等。

专业类实习:包括社会调查实习、田野调查实习、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社会学专业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劳动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人口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智库机构、党政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传媒机构、专业调查及数据分析机构、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理论研究、政策设计与评估、社会/市场调查、文化传播、统计分析、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

相近专业

社会工作、人类学、女性学、家政学、老年学、社会政策


开设院校


院校名称推荐指数
专业满意度
综合情况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就业
北京大学4.9 (35人)4.5 (31人)4.5 (32人)4.7 (31人)3.6 (31人)
中国人民大学4.7 (41人)4.5 (12人)4.6 (12人)4.4 (12人)4.0 (12人)
清华大学-4.5 (17人)4.5 (17人)4.7 (17人)4.1 (17人)
北京工业大学-4.4 (5人)4.8 (4人)5.0 (4人)4.8 (4人)
中国农业大学-4.3 (16人)4.3 (16人)4.0 (15人)3.0 (16人)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3.1 (8人)3.6 (8人)3.4 (8人)2.6 (9人)
中央财经大学4.3 (31人)3.3 (15人)3.5 (15人)3.5 (13人)3.6 (10人)
中央民族大学4.7 (89人)4.3 (49人)4.3 (49人)4.3 (46人)2.9 (42人)
中国政法大学-3.6 (25人)3.5 (26人)3.7 (25人)2.7 (25人)
南开大学4.1 (68人)4.0 (71人)3.8 (71人)3.8 (70人)2.8 (70人)
天津理工大学-3.3 (93人)3.3 (96人)3.2 (92人)2.2 (93人)
山西大学4.1 (64人)3.5 (34人)3.3 (32人)3.4 (31人)3.2 (30人)
山西师范大学-3.1 (48人)3.2 (50人)3.0 (45人)2.7 (48人)
内蒙古大学-3.5 (51人)3.5 (49人)3.5 (47人)2.9 (49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4.2 (95人)4.3 (66人)4.1 (69人)4.2 (63人)3.6 (56人)
沈阳师范大学4.2 (59人)4.1 (101人)3.9 (105人)4.1 (100人)3.1 (100人)
吉林大学4.3 (80人)4.4 (49人)4.3 (50人)4.3 (49人)3.8 (48人)
延边大学4.3 (49人)4.4 (28人)4.4 (29人)4.4 (27人)3.7 (25人)
吉林农业大学4.1 (81人)4.2 (130人)4.0 (133人)4.1 (131人)3.5 (126人)
东北师范大学-3.4 (22人)3.4 (23人)3.0 (21人)2.2 (20人)
北华大学-4.4 (66人)4.3 (68人)4.6 (66人)4.0 (67人)
黑龙江大学4.2 (104人)3.8 (99人)3.8 (98人)3.8 (94人)3.3 (90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4.3 (62人)4.2 (64人)4.3 (60人)3.7 (55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4.1 (60人)4.0 (67人)4.1 (60人)3.3 (59人)
黑龙江科技大学-3.8 (30人)3.5 (36人)3.6 (31人)3.1 (30人)
复旦大学4.2 (24人)4.7 (26人)4.6 (26人)4.8 (25人)4.5 (25人)
同济大学-4.1 (18人)4.1 (16人)4.0 (16人)4.2 (11人)
华东理工大学-4.3 (23人)4.3 (21人)4.5 (21人)3.6 (20人)
华东师范大学4.8 (32人)3.9 (30人)4.1 (32人)3.9 (31人)2.6 (29人)
上海财经大学-3.3 (12人)3.7 (15人)3.6 (12人)3.0 (13人)
华东政法大学-3.1 (32人)3.1 (36人)3.2 (31人)3.0 (29人)
上海大学4.8 (171人)4.6 (138人)4.7 (140人)4.6 (138人)4.4 (133人)
南京大学-4.4 (13人)4.6 (14人)4.6 (13人)4.3 (12人)
苏州大学4.5 (33人)3.0 (9人)3.3 (12人)3.1 (9人)2.2 (9人)
东南大学-4.1 (11人)4.2 (12人)4.2 (12人)3.9 (10人)
河海大学-4.0 (1人)4.0 (1人)3.0 (1人)1.0 (1人)
南京农业大学-4.8 (14人)4.0 (15人)4.3 (14人)4.1 (13人)
南京师范大学-2.9 (9人)2.3 (9人)2.6 (8人)2.1 (8人)
浙江大学4.5 (39人)4.2 (43人)4.2 (45人)4.0 (44人)3.4 (42人)



1  /  3
阅读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相关推荐
1  /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