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统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研究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量数据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 用以解决各个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到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统计调查等;旨在培养掌握特定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够较好地将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的人才。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类别:统计学类
中文名称:应用统计学
外文名称:Applied Statistics
专业代码:071202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大多数人认为统计学的学术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历斯多德时代,是为研究国家经济问题才得以产生。
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的名称渐渐消散,继而开设了“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统计分析科学”课程的开建表明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始。
1908年,“学生”氏(Wil-liam Sleey Gosset的笔名Student)发布了关于t检验的文献,表明了统计学发展史时代的开启,并创立了小样本代替大样本的方法,开创了统计学的新纪元。
1890年,统计专业产生,由英国牛津大学首先设立。
1950年,中国统计学专业建立。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从此开启了更加偏向实际操作的统计学。
2009年,应用统计学专业在已有的数学的两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和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基础上开设。
2012年9月,教育部将新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代码071202)专业取代旧的统计学(部分,专业代码071601)专业。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应用统计学专业为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71202,属于统计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设置背景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度、收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有关信息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现代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学把研究对象一般化、抽象化,以数学中的概率论和其他相关的数学方法为基础,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统计方法加以推导论证。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所谓应用既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也包括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应用统计学从所研究的领域或专门问题出发,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以解决所需研究的问题。在统计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总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理论统计学的研究为应用统计学的数量分析提供方法论基础,大大提高了统计分析的认识能力,而应用统计学在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又常常会对理论统计学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开拓了理论统计学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已经演变成包括数字、影像、声音、文本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载体。电子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数据的收集与储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保障,而且为数据的处理、可视化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所有这些都表明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学进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统计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统计学的作用与功能正从描述事物现状、反映内在数量规律,向进行统计推断、预测未来变化的方向拓展。统计学自身也已演变成横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科性的方法论科学。
现代统计学渗透到理、工、农、医、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统计学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统计学的方法创新与理论发展。
作为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统计在社会经济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普及和发展统计学知识,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统计人才是统计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培养目标
统计学类专业的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统计人才。根据专业的不同,其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略有差别。
应用统计学专业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领域从事统计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特定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能够较好地将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的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
学制为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4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
总学分一般在150学分左右。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但应控制在140-180学分。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德育方面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观。
养成健全的职业人格以及对统计的热爱态度。
2、业务方面
2.1、应用统计学专业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具有较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和较好的外语水平。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和预测。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正确利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判断统计软件的计算结果。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知识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
2.2、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除上述共同要求外,统计学专业对数学基础以及统计学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的要求应有所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对利用统计方法解决特定领域问题能力的要求应有所加强。
各高校还应根据自身定位、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进一步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各自的人才培养特色。
3、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1、构建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各高校应对统计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以及为此需要开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一定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所培养的统计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统一规范主要针对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及其应涵盖的主要知识点,其要求属于基本要求。实际执行中,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提高,以充分体现各自的特色与办学自主权。
1.2、多样性原则
现代统计学既包括以抽象的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统计学,也包括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学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比较坚实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学的学习和研究不仅需要掌握一般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同时还必须具备比较系统的相关应用领域的学科背景知识。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不同类型的统计学人才,各高校应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和特色以现代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1.3、动态性原则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统计学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修订,不断补充和引进新的内容,淘汰已经过时的内容,从而保持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2、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是指应用统计学专业类的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总和。统计学类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构成。通识类知识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应掌握的知识;学科基础知识是开始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前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则是统计学类专业所特有的知识,根据其特点,又可进一步分为必须普遍掌握的专业核心知识与可选择的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通常需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一般来讲,公共基础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对应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课程对应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必修课程对应专业核心知识,专业选修课程对应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不同类型的统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也应有所区别。
理论课程
主要内容
为便于考核与评价,对于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一般应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各门课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构成了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以及政治与思想品德课等课程,需要开设的课程门数和教学内容按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执行。
学科基础课程
应用统计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类基础课程和特定应用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
数学类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其教学内容按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三的要求。
各高校还应根据本校的主要应用领域开设对应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例如,商务统计应用领域可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中选开2~3门。卫生统计领域可在基础医学导论、预防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中选开2~3门等。其他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
学科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的学分一般为3学分。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各高校都应当开设的课程;第二类是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开的课程。
各高校都应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及其主要内容如下:
应用回归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五学期):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虚拟变量与方差分析、模型选择、回归诊断、非线性回归初步。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学期):多元抽样分布、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学期):时间序列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时域和频域统计分析、ARIMA模型、预测与滤波、模型拟合、谱函数和谱密度估计方法、潜周期分析。
抽样调查(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五学期):抽样的基本概念、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比率估计、不等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偏差与抽样误差、调查的经济设计等。
统计计算与应用软件(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七学期。该课程也可以不单独开设,但必须结合其他方法类课程讲授其有关内容):计算方法基本知识、软件基础、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Matlab等软件)中的基本功能(如聚类、回归、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模块的使用),以及利用这些功能实现新算法的编程。
各高校可选开的专业必修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如下:
统计学导论(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二或第三学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抽样分布,估计和检验,简单相关和回归分析,确定性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综合评价等。统计学导论属于统计学的一门课程,其中的统计指数和综合评价等内容主要用于经济与管理统计方向。其他应用方向如生物统计等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有关统计方法做适当取舍。
数理统计(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四学期):统计基本概念、估计理论方法、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非参数方法简介等。
试验设计(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试验设计基本原则、简单比较试验、单因子试验和方差分析、多因子试验、区组设计、因析设计、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
应用随机过程(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泊松过程、更新过程、随机游动、马尔可夫链、布朗运动、离散时间鞅、平稳序列。
统计预测和决策(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或第七学期):预测问题概述、定性预测、情景预测、自适应过滤法、干预分析模型、景气预测法、组合预测、预测精度测定与预测评价、风险型决策、贝叶斯决策、完全不确定性决策、多目标决策等。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可在统计学导论与数理统计中任选1门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在实验设计、应用随机过程、统计预测和决策中任选1~2门作为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可分为方法与应用两大类。
方法类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运筹学、探索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
应用类专业选修课程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设相应课程。例如:商务统计应用领域可开设商务统计学、企业经营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生物与医学应用统计领域可开设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学;卫生与健康统计领域可开设卫生统计学、健康测量学、流行病统计学等;农业与林业统计领域可开设生物统计学、农林统计学;金融与保险统计领域可开设金融统计学、保险精算学、证券投资分析等;社会与人口统计领域可开设社会统计学、人口统计学;管理统计领域可开设市场统计学、统计管理决策、质量控制等。今后条件成熟,与各高校主要应用领域相关的统计应用类课程应列入本校的专业必修课程。
要求各高校至少开出6门专业选修课程,由学生在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选修6学分以上,或至少选修3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不做硬性要求。
其他选修课程
其他选修课程是为了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开设的,可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修的通识类课程。其他选修课程是否开设及其具体内容,由各高校自行决定。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提供示例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办专业安排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提供参考,对于课程的具体安排并不做硬性规定。示例中可能包含一些本标准中被作为选修的课程,对于这些课程,各高校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其是否可作为本校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一
数学分析(建议12学分,周学时6学时,第一和第二学期)
高等代数(建议6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一和第二学期)
统计学导论(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概率论(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数理统计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四学期)
宏观经济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二学期)
微观经济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应用回归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五学期)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学期)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学期)
抽样调查(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五学期)
试验设计(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
应用随机过程(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
统计预测和决策(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或第七学期)
统计应用软件(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
金融统计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五或第六学期)
保险精算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六学期)
证券投资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五或第六学期)等。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二
数学分析(建议12学分,周学时6学时,第一和第二学期)
高等代数(建议6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一和第二学期)
统计学导论(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概率论(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数理统计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四学期)
人体结构学(建议6学分,周学时4学时,第一学期)
人体机能学(建议6学分,周学时4学时,第二学期)
药理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生物统计学(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三学期)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建议3学分,周学时3学时,第四学期)
应用随机过程(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四学期)
试验设计(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五学期)
非参数统计(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五学期)
线性统计模型(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五学期)
流行病学(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六学期)
统计计算(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六学期)
广义线性模型(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六学期)
临床试验统计方法(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六学期)
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
抽样调查(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六学期)
时间序列分析(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六学期)
统计应用软件(建议2学分,周学时2学时,第七学期)
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随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和统计方法实验、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各类科技竞赛、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应用统计学专业尤其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高校要通过这些环节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专业实验课程的总学分应在4学分(约64学时)以上。实验课程可采用集中开设的形式,也可采用与各相关课程结合开设的形式,对此本标准不做统一规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统计学、应用统计、会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就业方向
金融、咨询类企业:数据分析、社会调查、风险管理、精算师;
各类企业: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
开设院校
地区 | 院校数量 | 院校名单 | ||
---|---|---|---|---|
北京 | 7 | 中央民族大学 | ||
北京工商大学 | 北京物资学院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 | —— | ||
天津 | 5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商业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 | |||
河北 | 13 | 河北工程大学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华北科技学院 |
河北地质大学 | 衡水学院 | 河北金融学院 | ||
华北理工大学 | 邢台学院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河北经贸大学 | ||
河北师范大学 | —— | —— | ||
山西 | 4 | 太原科技大学 | 长治学院 | 运城学院 |
山西财经大学 | —— | —— | ||
内蒙古 | 4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呼伦贝尔学院 |
赤峰学院 | —— | —— | ||
辽宁 | 5 | 沈阳理工大学 | 沈阳师范大学 | |
东北大学 | 鞍山师范学院 | —— | ||
吉林 | 4 | 长春理工大学 | 吉林财经大学 | 长春大学 |
北华大学 | —— | —— | ||
黑龙江 | 5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东北石油大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佳木斯大学 | —— | ||
上海 | 4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
—— | —— | |||
江苏 | 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盐城工学院 | 常州工学院 |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泰州学院 | ||
江苏科技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无锡学院 | ||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盐城师范学院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
南通大学 | 徐州工程学院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
浙江 | 1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
浙江农林大学 | 嘉兴学院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
杭州师范大学 | 宁波工程学院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 ||
绍兴文理学院 | 浙江财经大学 | 温州理工学院 | ||
温州大学 | —— | —— | ||
安徽 | 13 | 安徽大学 | 安庆师范大学 | 铜陵学院 |
安徽理工大学 | 黄山学院 | 合肥学院 | ||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财经大学 | 亳州学院 | ||
蚌埠医学院 | 巢湖学院 | 合肥师范学院 | ||
阜阳师范大学 | —— | —— | ||
福建 | 4 | 闽江学院 | 厦门理工学院 | 厦门工学院 |
闽南师范大学 | —— | —— | ||
江西 | 5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 南昌工程学院 |
赣南师范大学 | 景德镇学院 | —— | ||
山东 | 12 | 青岛科技大学 | 德州学院 | 枣庄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 | 鲁东大学 | 青岛大学 | ||
齐鲁工业大学 | 泰山学院 | 潍坊学院 | ||
曲阜师范大学 | 济宁学院 | 山东工商学院 | ||
河南 | 12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 | 周口师范学院 | 平顶山学院 | ||
河南科技学院 | 安阳师范学院 | 新乡学院 | ||
河南师范大学 | 洛阳师范学院 | 南阳理工学院 | ||
湖北 | 7 | 湖北工业大学 | 湖北工程学院 | |
湖北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
湖北师范大学 | —— | —— | ||
湖南 | 6 | 湖南科技大学 | 湖南文理学院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工学院 | 国防科技大学 | ||
广东 | 14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韶关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
惠州学院 | 广东金融学院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
肇庆学院 | 广东工业大学 | 珠海科技学院 | ||
嘉应学院 | 广东培正学院 | —— | ||
广西 | 10 | 广西科技大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百色学院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财经学院 | ||
桂林理工大学 | 河池学院 | 玉林师范学院 | ||
桂林医学院 | —— | —— | ||
海南 | 1 | 海南医学院 | —— | —— |
重庆 | 7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科技学院 |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
重庆医科大学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工商大学 | ||
长江师范学院 | —— | —— | ||
四川 | 9 | 成都理工大学 | 阿坝师范学院 | 四川旅游学院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乐山师范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
四川文理学院 | 成都工业学院 | 成都文理学院 | ||
贵州 | 5 |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民族大学 | 贵州理工学院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贵阳学院 | —— | ||
云南 | 10 | 西南林业大学 | 红河学院 | 昆明学院 |
昭通学院 | 云南财经大学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 ||
普洱学院 | 玉溪师范学院 | 楚雄师范学院 | ||
保山学院 | —— | —— | ||
陕西 | 8 | 西北大学 | 榆林学院 | 西京学院 |
西安理工大学 | 商洛学院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
陕西理工大学 | 西安财经大学 | —— | ||
甘肃 | 3 | 甘肃农业大学 | 兰州财经大学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宁夏 | 2 | 宁夏大学 | 北方民族大学 | —— |
新疆 | 5 | 塔里木大学 | 喀什大学 | 昌吉学院 |
新疆师范大学 | 伊犁师范大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