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简称“上体”,位于上海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2年11月,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校的体育系、科组建而成;1956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6月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上海体育学院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杨浦、徐汇、松江3个校区,及江湾、黄浦教学点,占地面积超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有10个二级学院,24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10个二级学院。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本科专业24个。
学院 | 本科专业 | 学位授予门类 |
---|---|---|
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
休闲体育 | 教育学 | |
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教育学 |
上海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院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 |
体能训练 | 教育学 | |
运动能力开发 | 理学 | |
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管理学 | |
体育旅游 | 教育学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学 | |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 | 应用心理学 | 理学 |
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文学 |
英语 | 文学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
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 | 艺术学 | |
表演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 | 教育学 |
运动康复 | 理学 | |
康复治疗学 | 理学 | |
运动与公共健康 | 理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00人左右。师资队伍包含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NAK)外籍院士、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独立理事、美国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控中心(CDC)首席科学家、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原主席、国际软式网球联合会裁判委员会委员等高水平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中多人获得“东方学者”、“浦江人才”等,入选“曙光计划”、“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表彰。 教师队伍中包含世界冠军、运动健将,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1个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职工党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
类别 | 姓名 |
---|---|
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 | 刘宇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刘宇、周成林、王茹、陈佩杰、陈安涛、黄海燕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陈佩杰、毛丽娟、郭玉成、庄洁、黄海燕、陈安涛 |
国家级教练员 | 陈养胜、徐辉、阎森、沈学军、盛泽田、潘峰、张琴、吴正平、李玉清、杜震城 |
上海市领军人才 | 刘宇、施之皓、李海、高炳宏 |
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 刘宇、徐昕、曹振波、王少白、黎涌明、王然、庄捷、陈静、王丹、唐炎、吴雪萍、郭亮、郭玉成、刘阳、王小春、韩超 |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 黎涌明、傅维杰 |
曙光学者 | 陈佩杰、邵斌、张庆文、吴雪萍、邹军、王丽娟、唐炎、刘阳、郑家鲲、王雪强、傅维杰、肖卫华、全明辉 |
浦江人才 | 刘静、庄洁、刘宇、张剑、李建文、任杰、刘东锋、唐建军、王晓慧、吴雪萍、王丽娟、张云崖、丁丽萍、李海、齐超、王小春、张春华、郭玉成、杨倩、郑家鲲、黄海燕、刘阳、王震、肖毅、张莹、王三、张盛、陆颖之、周柳、骆雷、李延超、吴际、栾梦恺、李冉、金鑫虹、冯泽昀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其所属所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自设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I类高峰学科、I类高原学科和IV类高峰学科各1个。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体育学”获得A+最高等级。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授权类别 |
---|---|---|
体育学 | 0403 | 一级学科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040301 | 二级学科 |
运动人体科学 | 040302 | 二级学科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40303 | 二级学科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040304 | 二级学科 |
体育管理 | 0403Z1 | 二级学科 |
体育工程学 | 0403Z2 | 二级学科 |
运动康复学 | 0403Z5 | 二级学科 |
反兴奋剂学 | 0403Z6 | 二级学科 |
体育传播学 | 0403Z8 | 二级学科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授权类别 |
---|---|---|
体育学 | 0403 | 一级学科 |
心理学 | 0402 | 一级学科 |
医学技术 | 1010 | 一级学科 |
新闻传播学 | 0503 | 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 | 一级学科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1004 | 一级学科 |
应用心理学 | 040203 | 二级学科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040301 | 二级学科 |
运动人体科学 | 040302 | 二级学科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40303 | 二级学科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040304 | 二级学科 |
体育管理 | 0403Z1 | 二级学科 |
体育工程学 | 0403Z2 | 二级学科 |
体育赛事运作 | 0403Z3 | 二级学科 |
休闲体育学 | 0403Z4 | 二级学科 |
运动康复学 | 0403Z5 | 二级学科 |
体育传播学 | 0403Z6 | 二级学科 |
体育艺术学 | 0403Z7 | 二级学科 |
专业学位代码 | 专业学位名称 |
---|---|
0452 | 体育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1254 | 旅游管理 |
0454 | 应用心理 |
1251 | 工商管理 |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
高峰学科 | 体育学 |
高原学科 | 心理学 |
IV类高峰学科 | 反兴奋剂上海研究院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建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
专业名称 | 入选年份 | 级别 |
---|---|---|
运动训练 | 2019年 | 国家级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2019年 | 国家级 |
运动康复 | 2019年 | 国家级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2019年 | 国家级 |
体育教育 | 2020年 | 国家级 |
运动人体科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应用心理学 | 2020年 | 国家级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2021年 | 国家级 |
新闻学 | 2019年 | 省市级 |
英语 | 2021年 | 省市级 |
康复治疗学 | 2021年 | 省市级 |
舞蹈编导 | 2021年 | 省市级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2021年 | 省市级 |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
---|---|---|---|
线上一流课程 | 运动疗法 | 王雪强 | 陈佩杰、王琳、韩甲、朱东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马拉松比赛科学补液虚拟仿真实验 | 王茹 | 史仍飞、肖卫华、左群、张蕴琨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电竞赛事现场解说虚拟仿真实验 | 朱俊河 | 杜友君、林毅、李人杰、葛姝含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运动伤害现场急救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 吴卫兵 | 王人卫、徐昕、杨智杰、刘向云 |
线下一流课程 |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 庄洁 | 陆大江、全明辉、张春华 |
线下一流课程 | 武术 | 郭玉成 | 丁丽萍、李守培、席饼嗣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国乒荣耀 | 李崟 | 张晓龙、马焕、于永超、郭炜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红色体育赛事的开发与实践 | 陈晓峰 | 陈伟、李海、熊百华、张扬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优质在线课程 | 学校体育 | 唐炎 |
线上课程 | 运动心理学 | 王小春 |
线下课程 | 体操 | 蔡玉军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运动营养学 | 王茹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乒乓球 | 施之皓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民族健身操 | 韩春英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健身理论与指导 | 王红英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运动急救学 | 吴卫兵 |
社会实践课程 | 社区健康师创新与实践 | 高炳宏 |
社会实践课程 | 互联网运动健康产业创新与实践 | 熊静 |
社会实践课程 | 体育赞助与广告 | 沈佳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运动员知觉能力智能交互训练虚 拟仿真实验 | 王小春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马拉松心源性猝死解剖生理机能 变化虚拟仿真实验 | 刘向云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马拉松赛事竞赛管理与市场营销 虚拟仿真实验 | 李海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 国际标准舞“教、编、演”三位 一体虚拟仿真实验 | 马古兰丹姆 |
示范性全英语课程 | 国际体育组织与管理 | 刘东锋 |
中心类别 | 中心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体育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在近三届(2014、2018、2022年)教学成果奖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上海市级27项;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者 | 其他成果持有人 | 获奖等级 |
---|---|---|---|
中国学生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唐炎 | 刘阳,蔡玉军,朱政,庄洁,陈佩杰 | 二等奖 |
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陈佩杰 | 唐炎,刘阳,蔡玉军,曹振波,庄洁 | 二等奖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
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创建康复体能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毛丽娟,崔艳秋,高炳宏,杨烨,杨涛,朱学雷,王爱斌,陈超,丁海勇,吴瑛,山广,王继红 | 二等奖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 陈佩杰、刘宇、王雪强、沈步乙、王琳、张素珍、陆耀飞、王人卫、陈文鹤、刘无逸 | 一等奖 |
交叉融合创新·服务健康中国—运动健康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陈佩杰,王小春,王茹,郑智巍,熊静,吴坚,刘宇,周成林,于新凯,吴卫兵,郑鑫焱,徐昕,徐畅,鲍芳,章建成 | 二等奖 |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7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各1个; 建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上海高校智库各1个; 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长三角体育产业协作秘书处设在该校,发起成立海南自贸创新体育产业研究院。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认知评定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 | |
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含体育产业)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分中心 | |
体育与健康伦理 E-研究院 | |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 | 体育科学创新研究院 |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智库 | 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 |
注:以上名单不全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4项; 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主动健康”等重点专项的项目主持单位和20多项课题研发单位,是唯一获得“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的体育类高校。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
基于双系统假设的认知控制神经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陈安涛 |
乒乓球运动员动作预判的运动学信息表征机制 | 面上项目 | 周成林 |
有氧运动通过β -HB/GPR109A/PPARγ信号通路延缓机体衰老的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肖卫华 |
感觉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及脑网络机制 | 面上项目 | 王雪强 |
个性化脑网络经颅电刺激对老年人双任务步态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吕娇娇 |
体育舞蹈运动员感知-运动协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金鑫虹 |
篮球运动员动作预期过程中信息整合模式及其认知加工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栾梦恺 |
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感知缺陷的神经表征模式及其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周丽丽 |
运动调控巨噬细胞TWIK2-mtDNA- NLRP3炎症小体通路改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张坦 |
产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肠道菌群介导的鞘脂代谢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周钰涵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
国际化推广中武术汉英双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 重点项目 | 朱东 |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视域下我国福利院孤残儿童适应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一般项目 (教育学) | 吴雪萍 |
老龄化进程中语言功能重组的神经机制及精准干预方法探究 | 一般项目 | 庄捷 |
数字赋能社区体育助推“积极老龄化”研究 | 一般项目 | 陈长洲 |
后亚运时代电子竞技体育化改造及文化治理研究 | 一般项目 | 杜友君 |
儿童青少年运动障碍的认知—运动融合干预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 一般项目 | 张斌 |
科学跑步损伤风险因素评估与干预体系构建 | 青年项目 | 李斐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官网数据,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达88万余册,每年订购中外文体育及相关学科报刊600余份,拥有中国知网(CNKI)、读秀知识库和百链云图书馆、Elsevier-SD、Web of Science、Ebsco等电子资源。
学术期刊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刊最早的体育专业学术期刊之一; 开设《专题探索》《学术争鸣》《原创成果》等栏目,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体育学及其交叉学科高水平科研成果; 入选历届CSSCI来源期刊、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体育信息资源中心(SIRC)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奖等。
《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创刊于2012年5月,是中国大陆第一本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被SCI、SSCI、MEDLINE、PubMed Central、Scopus、Embase、CSA、DOAJ、EBSCO等检索系统收录; 曾获“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称号; 2016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资助项目; 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建设资助项目。
《中国体育教练员》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科教部和上海体育大学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开设《奥运备战》《张博士心理咨询室》《竞技参赛理论讲座》等特色栏目,曾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底,学校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9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与QS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共19项; 培养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学生; 与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合作共建全球首个、中国唯一的学术中心,与卢森堡大公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与美国怀俄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分别共建“上体-怀大海外中心”、运动与公共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与越南北宁体育大学合作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 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体育学博士联合培养。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4年 | 入选第二批1000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
2023年 | “固定资产内控及绩效专项审计”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
2023年 | 202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 |
2022年 | 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培育项目 |
2020年 | 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 |
2019年 | 2019年上海市十大高中生关注本科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