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双一流、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111计划、2011计划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南交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援藏计划培养单位,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此后屡迁校址,数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学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尤以土木、矿冶两学科独树一帜。1952年经院系调整,更名唐山铁道学院,专事轨道交通人才培养。1964年学校内迁峨眉,1972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成都。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九里、犀浦、峨眉、成都东部(国际)校区四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开设本科专业94个;拥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开设本科专业94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院设置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化学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与教务处合署)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天佑铁道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专业设置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学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4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5
测绘工程
工学
6
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学
7
地质工程
工学
8
资源勘查工程
工学
9
环境工程
工学
10
消防工程
工学
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12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工学
13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1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15
车辆工程
工学
16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17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18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19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工学
20
人工智能
工学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22
软件工程
工学
23
工业设计
工学
24
建筑学
工学
25
城乡规划
工学
26
风景园林
工学
27
交通运输
工学
28
交通工程
工学
29
安全工程
工学
30
工程力学
工学
31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工学
32
制药工程
工学
33
生物工程
工学
3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35
土木工程
工学
36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
37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工学
38
铁道工程
工学
39
工程造价
工学
4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41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42
通信工程
工学
4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工学
44
自动化
工学
45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工学
46
网络工程
工学
47
信息安全
工学
48
物联网工程
工学
49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
5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51
智能建造
工学
52
智慧交通
工学
53
城市设计
工学
54
法学
法学
55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56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57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58
工业工程
管理学
59
物流管理
管理学
60
物流工程
管理学
6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62
工程管理
管理学
63
工商管理
管理学
64
会计学
管理学
65
电子商务
管理学
66
旅游管理
管理学
67
经济学
经济学
68
金融学
经济学
69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70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71
生物信息学
理学
72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73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74
统计学
理学
75
应用物理学
理学
76
应用心理学
理学
77
森林保护
农学
78
汉语言文学
文学
79
广告学
文学
80
传播学
文学
81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82
英语
文学
83
德语
文学
84
法语
文学
85
日语
文学
86
翻译
文学
87
商务英语
文学
88
中药学
医学
89
艺术学
90
艺术学
91
艺术学
92
艺术学
93
艺术学
94
艺术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力学
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商管理
---
---
---
---


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
类别
专业名称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学、物理学、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交通运输、机械、能源动力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系统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药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法学、公共管理、心理学、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土木水利、交通运输、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会计、工程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艺术(艺术设计、美术领域)、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汉语国际教育、翻译(英语笔译领域)、新闻与传播、法律(非法学、法学领域)、公共管理、工商管理(MBA、EMBA领域)、体育、资源与环境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桥梁与隧道工程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类型
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土木工程
力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电气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商管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二级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应用数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
凝聚态物理
环境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行政管理

学科评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百
交通运输工程
A+
前2%或前2名
土木工程
A-
5%~10%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10%~20%
机械工程
B+
电气工程
B+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工商管理
B+
力学
B
20%~30%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测绘科学与技术
B
电子科学与技术
B-
30%~40%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建筑学
B-
软件工程
B-
外国语言文学
C+
40%~50%
物理学
C+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C+
城乡规划学
C+
公共管理
C+
设计学
C+
中国语言文学
C
50%~60%
数学
C
统计学
C
环境科学与工程
C
生物医学工程
C
药学
C-
60%~70%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8名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15名双聘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00余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师资力量
师资类别
师资概览
专职院士
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丁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维荣(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
沈志云、翟婉明、何川、高仕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周克敏、周仲荣、钱林茂、范平志、贾建民、赵勇、张卫华、何川、康国政、朱旻昊、闫连山、唐小虎、吴广宁、翟婉明、李志林、王平、何正友、李永乐、靳忠民、周绍兵、王开云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范平志、靳蕃、张世昌、强士中、徐扬、王金诺、周本宽、翟婉明、高仕斌
973首席科学家
翟婉明、范平志、张卫华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孙林夫、袁林果、朱旻昊、何正友、康国政、翟婉明、何川、王开云、钱林茂、闫连山、李永乐、唐小虎
国家级教学名师
易思蓉、龚晖、冯晓云、彭其渊、罗霞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彭其渊、沈火明、吴广宁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闫连山、李永乐、唐小虎、王开云、钱林茂、刘志刚、周绍兵、晏启祥
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教学团队(2007年,吴鹿鸣)
力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2008年,龚晖)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2008年,冯晓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2009年,何云庵)
铁道工程课程群教学团队(2009年,易思蓉)
行车组织教学团队(2009年,彭其渊)
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罗霞)
工程力学教学团队(2010年,沈火明)
省级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教学团队(2007年,吴鹿鸣)
力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2007年,龚晖)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2007年,冯晓云)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2008年,傅勇林)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易思蓉)
交通运输组织教学团队(2008年,彭其渊)
材料力学与性能教学团队队(2009年,戴光泽)
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罗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2009年,何云庵)
力学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沈火明)
土木工程专业经管类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李远富)
物理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吴平)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74个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7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学校有5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西南交通大学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获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项目
名录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思想政治教育、英语、传播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物流工程、产品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专业
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轨道交通信息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茅以升班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际化、工程化、差异化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北京铁路局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铁路局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国家级精品课程
机械设计、土木工程制图、选线设计、高电压技术、材料力学、生产管理、工程测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地下铁道、大学英语、机械原理、行车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力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力学性能、起重机金属结构、桥梁工程概论、财务管理、货物运输组织、工程力学、青年心理学、车辆工程、远动监控技术、土木工程地质、信息检索、公共政策概论、材料力学、大学英语、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电子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桥梁工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青年心理学、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性能、车辆工程、地下铁道、电磁场与电磁波、工程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行车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工程力学、理论力学、高电压技术、远动监控技术、选线设计、桥梁工程概论、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地质、公共政策概论、信息检索、财务管理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
测试技术基础、跨文化商务沟通、生物传感器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法学、汉语言文学、德语、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风景园林、生物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力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结构力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输组织学、数学建模、运筹学、铁路信号基础、土木工程概论、铁路站场及枢纽、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基础工程、大学语文、健美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工程材料、旅客运输组织、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级英语阅读、计算机网络、供应链管理、现代通信原理、生物信息学、建筑设计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基础、卫星定位技术与方法、工程化学、文科高等数学、数字电子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

国家教学成果获奖名单
成果名称
获奖级别
年份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
一等奖
2009年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整合优质资源,实施精品化战略,建设高水平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一等奖
2005年
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本科生科研和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年
高峰建岭,打造铁道工程国际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服务高铁“走出去”战略
二等奖
2018年
以学为中心的高校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生态链+方法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团队融合、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打造互联网+基础力学课程群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国内领先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示范体系
二等奖
2014年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整合专业优势资源,构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高地
规范先行,立体推进,培养轨道交通电气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培养模式,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整体构建,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轨道交通行业工程人才培养高地
创新理念,强化能力,开拓实验教学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等奖
2009年
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优质资源,造就适应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
全方位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
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等奖
2005年
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作业系统,全面提升作业环节和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
创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培养铁路特色高技能人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01年
适应人才培养需求,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依托国家工科教学基地,构建以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基础教学新体系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成绩

截至2017年,学校学生在各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共计3000余项。2014-2016三年间,在校学生共获得各类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07项,二等奖126项。

2017年,学校学生取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大满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一等奖等一系列成果;年度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2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3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73项;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竞赛评估排行榜预发布中名列第9,是唯一进入前10的一流学科大学。

学校研究生在第八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学生竞赛中获得“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限制因素”单元第一名;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获奖总数与级别位居四川高校前列;本科生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二次获该奖项);人文学院学生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所获荣誉

2021年4月22日,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12月9日,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西南交大犀浦校区3号教学楼荣获“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22年3月,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2年4月,西南交通大学工力(拔尖)2019-01班团支部被全国铁道团委授予“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22年6月17日,被列入首批10个成都市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名单。

2022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陆地交通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名单。

社会评价

2020年瑞路中国大学百强榜第52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

科研平台
平台类型
平台名录
国家实验室
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称LHAASO,核心成员建设单位)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6个科技创新平台纳入组建方案)
全国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天府实验室
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单位之一)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印尼高铁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现代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国-拉共体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
中国-泰国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未来产业科技园
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创新引智基地
无线通信与信息编码创新引智基地
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生物摩擦学与仿生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岩土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轨道交通低碳建筑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轨道交通安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尖端装备跨尺度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单位)
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陆地交通防灾减灾科普基地
国家质量安全基础创新基地
轨道交通国家质量安全基础(NQI)创新基地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成都)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中心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成都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参建)
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联合共建研究/培训中心
文化部平台
西南人文纪录影像研究中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平台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融合集成与通信感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可持续城市交通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成果转化基地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教育部示范中心
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
(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
美国研究中心
欧洲研究中心
国家铁路局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先进能源牵引与综合节能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防灾减灾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智能牵引供电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先进结构材料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国家铁路局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运营安全保障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
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
四川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
准环对称仿星器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服务科学与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运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交通管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监测重点实验室(共建)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系统可信性自动验证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绿色人居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高铁工务安全监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能量变换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共建)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低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轨道交通智能运输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土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四川省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天然药物仿生合成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轨道交通高电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轨道交通站点低碳节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温超导磁浮交通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计量检测基地
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人工智能与社会意识实验室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现代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速光信息传输处理及传感应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大交通土建工程智能建造与运维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智慧交通与物流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交通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高端装备服役及可靠性设计与制造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新能源汽车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功能材料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与工程研究基地
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空间信息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强度与振动实验室
物料搬运机械实验室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
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
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
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
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
电磁场与磁波技术实验室
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实验室
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实验室
移动通信实验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室
新型驱动技术实验室
环境污染与工程环境控制实验室
现代焊接技术实验室
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风工程实验室
车辆热能动力机械实验室
云计算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信息协同与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中心
地理信息工程中心
四川省新型智库
新型工业化与制造强省研究智库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超导与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产业性质实体研究院
天府新区研究院、上海研究院、绵阳研究院、烟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性质实体研究院
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信息化研究院、智能检测研究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性质虚体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互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
中国公私合作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行为大数据研究院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
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中国土地信息大数据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中细软中国高铁知识产权研究院
物流研究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交通安全技术研究院
汽车研究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周仲荣负责
教育部创新团队
现代轨道车辆及其相关技术-翟婉明负责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赵勇负责
行为决策理论及其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贾建民负责
大型及复杂交通隧道工程-何川负责
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朱旻昊负责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李志林负责
科技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团队-孙林夫负责
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创新团队-翟婉明负责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吴广宁负责

科研成就

学校围绕高速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级高铁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4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在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编制的《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研究报告(2000-2017)》中名列全国第一;40年间,学校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划实施和建设运营,参与解决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入选年份
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周文祥
1998年
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
-
2001年
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翟婉明
2005年
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
2018年
2015—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项目名称
奖项等级
获评年份
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年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年
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跨江越海大断面暗挖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
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年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参与)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大规模隧道群建设及营运安全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
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1年底,学校图书馆及各院系分馆、资料室累积纸质藏书量逾311万册,各类型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41个(含自建1个),电子资源(折合)馆藏量1540余万册。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还是首批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文献2万余册,其中包括清廷御赐给我校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5044册,清代前期刻印的《六经疑问》《禹贡锥指》《周礼述注》等珍贵善本古籍数十种。

学术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54年创刊,主要刊登工程技术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无线电等文摘的引文源。被美国Ei Compendex、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以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收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创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Caj-cd规范》获奖期刊。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现代交通学报(英文版)》1993年创刊,主要刊登、轨道交通类、航空、水运和道路交通方面的研究论文;被爱思唯尔(E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ESCI收录,曾连续三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称号。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主要反映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在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与其相关学科方向的最新科技成果、优秀设计、制造与新技术的应用开发,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

路基工程》1983年创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

制冷与空调》1985年创刊,主要刊登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学术论文,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报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2003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2007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生物表面与生物摩擦学)主要关注生物系统的表面、界面以及相关摩擦学问题,由西南交通大学和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创建,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着力建设成都东部(国际)校区,同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2+2”“本硕4+1”“中法4+4”等留学、游学、访学项目和“暑期国际课程周”等在地国际化项目涵盖全部年级;建有6个国家外专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办有5本国际学术期刊。

政产学研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技术转移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相关改革实物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

杰出校友

截至2018年10月,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4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部分)
类别
姓名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吴自良
姚桐斌
陈能宽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林同炎
林同骅
茅以升
翟婉明
-
-
-
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大中
林同炎
林同骅
竺可桢
茅以升
钱崇澍
吴稚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张维
严东生
李树深
唐叔贤
-
-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胡春农
-
-
-
-
-
-
英国皇家建筑院院士
林炳贤
黄匡源
-
-
-
-
-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余海岁
Simon Iwnicki
-
-
-
-
-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陈维荣
-
-
-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钱崇澍
竺可桢
李俨
何杰
高济宇
方俊
汪菊潜
林同炎
周惠久
严恺
张维
刘恢先
林同骅
张沛霖
林秉南
肖纪美
徐采栋
庄育智
陈能宽
沈志云
葛昌纯
邹世昌
薛禹群
彭一刚
翟婉明
李树深
曹建猷
吴自良
余国琮
徐祖耀
魏寿昆
严东生
陈新民
袁见齐
徐僖
王鸿祯
卢肇钧
经福谦
张文佑
刘仙洲
朱物华
张伯声
-
-
-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维
严恺
佘俊南
谭靖夷
邱竹贤
龙驭球
施仲衡
王三一
沈志云
陈清如
钱清泉
王梦恕
何华武
秦顺全
丁荣军
任辉启
田红旗
卢春房
顾夏声
李圭白
涂善东
严东生
高宗余
-
-
-
-
-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胡敬俺
陈大鹏
张柏馨
徐国健
华健清
王乃/迺忠
蔡幸生
杨少文
王川
傅晓村
李泽甘
施仲衡
沈大元
陈禄生
谢锦昌
陈秀民
贾志良
李恩伦
-
-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获得 [99]
张柏馨
秦杰
郝瀛
金学易
王荣鋆
-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陈雨荪
刘济源
王三一
曹克明
邵厚坤
胡惠泉
史玉新
林在贯
王步云
徐恭义
王玉泽
王争鸣
蒋先国
王长进
刘培硕
高宗余
彭一刚
冉理
杨秀仁
马庭林
张敏
朱颖
肖明清
孙树礼
张瑞龙
孟祥连
崔冰
吴德兴
汤友富
陈民三
于松伟
吴克非
张鏖
张春生
张海波
陈楚江
喻渝
-
-
-
-
-
知名学者、专家教授
伍镜湖
黄寿恒
李斐英
罗忠忱
朱泰信
许元启
李汶
詹天佑
王绍瀛
王钧豪
邵福旿
范治纶
胡刚复
谢玉铭
孙竹生
杨耀乾
林宗彩
王公衡
李士豪
史家宜
王竹亭
刘钟华
许协庆
汪禧成
张万久
张正平
任朗
李泳
周晨光
钱冬生
高渠清
郭日修
孙训方
黄安基
王祖讷
唐振绪
朱觉
唐立民
刘基唐
金允文
杨裕球
应尚才
章守华
王遵明
张荣曾
赵祖武
李静波
李群湛
侯振挺
孙翔
何乃民
茅以新
戴天民
周宏业
华凤翔
吕季方
陈克济
蔡长年
姚明初
李庆海
余瑞础
黎亮
沈智扬
马如璋
焦善庆
王柢
郭耀煌
王家素
黄万里
杜镇远
劳远昌
谢用九
邓以纯
简根贤
殷之澜
路湛沁
薛卓斌
孟尔盛
王其昌
郭霖
蓝田
郭彝
杜庆萱
朱铃
连级三
罗明燏
梁绰余
郭可詹
翁心源
侯家源
吴鹿鸣
潘承孝
张熙年
胡为柏
叶开沅
王润
秦同洛
任恩恩
车惠民
范文田
关宝树
王兆霖
汪泰葵
严隽耄
靳蕃
徐躬耦
孙遇祺
张鲁新
麦倜曾
严金秀
王金诺
张安哥
边兆祥
刘林芽
-
-
-
-
-
党政军界校友
王宪魁
刘志军
柯尊平
廖少华
谢庆生
卢春房
蔡庆华
巩德顺
马麟
金国生
钮小明
卢秀珍
徐采栋
张辛泰
向迪琮
石衡
曾涌泉
何华武
华国英
赵祖康
蔡延松
温应星
唐君铂
吴钰
柳克述
高步昆
罗孝然
萧来潮
王洵才
余明德
施嘉干
顾康乐
葛天回
萧理纷
朱望瑜
庆承道
裴益祥
李中襄
王华棠
武可久
刘继曾
王银彪
罗霞
王晓栋
唐坚
包惠
彭勇
柴永强
李佳
任辉启
何忠友
李文新
黄平
郑健
房灵敏
李静
侍俊
黄敏
严贺祥
苏呈祥
曹俊杰
王一宏
石大华
苏全利
崔保华
刘任远
陈仁福
朱忠节
谭真
武怀让
陈鸿楷
严铁生
罗孝登
胡博渊
杨纪珂
蒋崇璟
麦保曾
宋金升
凤懋润
李温平
周赞邦
肖瑾
罗程
李镇南
李特
刘宗耀
王文景
力一
马增玉
冯亮功
吴调卿
梁如浩
周寿臣
方伯梁
罗敦曧
熊崇志
赵仕北
章宗元
刘式训
关赓麟
常荫槐
孙鸿哲
郑华
李垕身
顾稀
钱应麟
刘圣化
姜书阁
傅勇林
徐文炯
嵇储彬
向宝璜
郑孝燮
黎锦炯
王章清
刘文华
冯寅
彭开宙
桂林栖
罗英
杨衡石
黎杰材
田玉珍
李国伟
王润霖
徐家增
胡汉舟
于仲友
杨杏佛
蔡报瑗
徐中
余炽昌
羊枣
乔羽
林旭初
宋朝义
高庆
郑宏波
王锋君
汪洋
郭春英
赵月霞
高世勤
王泽民
严卫东
邵革军
谢正光
宗立冬
高鹏凌
董里
钟森荣
曹炎
-
-
商界及其他业界校友
贝祖贻
史善新
王振侯
赵吉彬
石大华
李长进
李国瑞
孟凤朝
李光前
官庆
刘辉
朱本珍
朱颖
黄卫中
徐敦美
张骥翼
李晓宁
刘飞香
刘汝臣
周天想
唐克林
徐立华
徐立夫
吴维洲
孙峻岭
易有淼
田桂英
郑宇
尧茂书
丁树奎
崔志刚
余泽西
梁永兴
吕关仁
赵世运
韩风险
覃正标
薛继连
罗鹏
于增
李春冀
胡小宁
蒲杰
张春生
张思庆
文武松
戚广枫
刘雁
林逸民
缪松元
马海民
卢伟
朱敢平
刘自明
何劲梅
廖林
陈志强
孔遁
郑建伟
杨志忠
程永亮
赵春雷
佘才高
鲜荣
郑宗溪
刘会岩
刘海华
段永传
朱东敏
童普江
丁建隆
王立新
-
-
-
-
-


创办时间
1896年
所属地区
四川省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613
优势专业
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地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学校特色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swjtu.edu.cn
学校地址
犀浦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  九里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峨眉校区:四川省峨眉山市景区路1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西南交通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