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简称“成体”,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成都体育学院始建于1942年,前身系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校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转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4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4个;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1个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开设22个本科专业。
教学单位 | 本科专业 |
---|---|
足球运动学院 |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 中医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学 |
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 |
艺术学院 | |
篮球排球系 | 篮球和排球专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田径游泳系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 |
小球系 |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运动休闲学院 | 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旅游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体育经济与管理、经济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历史文化系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体操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
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体育学、运动医学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高级职称近28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112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建和、柳伯力等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通讯评审专家:刘建和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刘建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刘建和、柳伯力、王广虎、王明建
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级专家库:刘建和
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林青
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培养对象:李林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潘小非、刘建和、何颖、刘青、李林、杨世勇、柳伯力、刘英、程林林、王广虎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何颖、刘青、李林、邱建钢、王纯
四川省教学名师:刘建和、郝勤、袁琼嘉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四川省特色专业7个;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1个,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23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8个,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3个,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8个,四川省思政课程5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2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教育
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精品课程:乒乓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乒乓球
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竞赛学
四川省教学实验中心:竞技体育实验教学中心、运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中医学、新闻学、运动人体科学、英语、旅游管理
四川省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新闻学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旅游管理
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医学
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卓越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卓越体育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
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立项建设课程:田径、运动心理学、体育产业概论、体操、排球、武术、运动解剖学、乒乓球
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排球、体操、乒乓球
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教育课程:体育旅游基础技能、体育产业概论、创业基础
四川省应用型示范课程:体育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社区康复学、康复手法技术学、运动疗法技术学、健康与运动营养学
四川省思政课程:郑怀贤武学精粹、中国体育史、排球主修理论与实践、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9-2017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批准年份 |
---|---|---|---|
应用计算机可视技术和高智能模拟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 苏全生、周薇、王岚、朱寄天 | 二等奖 | 1996 |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陈宁、宋晓东、孙淑惠、周挺、胡惠芳 | 二等奖 | 2005 |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基地或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自2009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中国国外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