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双一流、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2011计划;传统“两电一邮”成员。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简称“西电”或“西军电”,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院校1959年中央确定的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校之一(哈军工、西军电并称)、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之一''两电一邮''成员,先后入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历经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六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部、信息产业部,2000年划转教育部管理。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南、北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5.33亩,校舍建筑面积142.33万平方米;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6个,开设66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专任教师2600余名,两院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37837人,其中本科生22438人,硕士生12666人,博士生2733人。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0余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双聘院士17人;聘有2位院士担任学院院长,4位院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汇聚了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69人次、省部级人才147人次、省级青年人才84人次,青年托举人才64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18个、省级创新团队30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现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4人次、省高校教学名师27人次。

两院院士
类别
名单
前辈先贤
保铮孙俊人毕德显陈太一罗沛霖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职)
郑晓静郝跃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
段宝岩
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
包为民武向平杨孟飞冯登国王中林M.Jamal Deen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
于全吕跃广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
崔铁军沈绪榜郑建华尹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张锡祥王小谟孙玉张光义张明高周寿桓
杨士中夏佳文何友沈昌祥
国外院士(兼职)
汪寿阳郭英杰
教学名师一览
类别
名单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郑晓静李建东杨银堂廖桂生高新波田捷郭立新刘宏伟朱樟明盛敏李赞邢孟道张进成魏志义王龙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段宝岩郝跃田捷吕跃广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郑晓静焦李成郝跃杨银堂李建东廖桂生田捷马建峰郭立新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郝跃段宝岩田捷郑晓静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梁昌洪、吴顺君、郝跃周渭郭立新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梁昌洪孙肖子傅丰林刘三阳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云松邢孟道杜兰朱樟明田聪公茂果、白雪茹、王从思、刘静董伟生韩根全
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公茂果杜兰王爽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焦李成杨银堂李赞郭立新
教学团队
级别
团队名称
国家级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微波教学团队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陕西省级
电路信号与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微波教学团队
微电子特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管理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密码学专业教学团队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
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电子工程教学团队
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团队
通信网络教学团队
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教学团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科技英语教学团队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团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6个,开设6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部)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工 学
信息工程
工 学
计算机类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工 学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工 学
测绘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工 学
兵器类
信息对抗技术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示范性软件学院)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 学
物联网工程
工 学
软件工程
工 学
数字媒体技术
工 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 学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工 学
机器人工程
工 学
电子信息类
电子封装技术
工 学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 学
工业设计
工 学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
理 学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 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 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 学
电波传播与天线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类
金融学
经济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工程管理
管理学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管理学
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市场营销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管理学
公共管理类
财务管理
管理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 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 学
统计学类
统计学
理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类
艺术学
哲学类
哲 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文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文 学
日语
文 学
翻译
文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工 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理 学
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
工 学
医学技术类
医学影像技术
医 学
智能医学工程
工 学
护理学类
护理学
医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球物理学类
空间科学与技术
理 学
兵器类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工 学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化学类
应用化学
理 学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 学
纳米材料与技术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计算机类
信息安全
工 学
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
工 学
网络空间安全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
文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
工 学
人工智能
工 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体育学类
运动训练
教育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级特色专业2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7个,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1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58门,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6门;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18个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类别
名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实验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
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重点专业一览表
级别
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封装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人工智能、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统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公共管理、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工程
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英语、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
陕西省级特色专业
信息对抗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工商管理、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陕西省级名牌专业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物理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精品课程一览表
级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微波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预测与决策(网络教育)、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高等数学(高职)、计算机网络(网络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基础、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微处理器类新技术实验、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线性代数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线性代数学习指导与应用案例、电路分析基础、随机信号分析、科技英语语法、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等
陕西省级精品课程
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信息与编码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编译原理、通信网络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导论、数字图像处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高职)、数据库系统原理、现代密码学、数学分析、光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数学、雷达对抗原理、微机系统及应用、高频电子线路、C++程序设计语言、光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自动测试技术、操作系统原理、雷达原理、微处理器类实验、固体物理、大学英语、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随机信号分析、数据结构、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息管理学、物理实验、管理经济学、电磁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图形学、科技英语、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网络应用程序设计、预测与决策、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线性代数、大学体育、数学建模、纳米电子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级别
中心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光信息与功能元器件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物理实验实验教学中心、电波测量与天线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成果

2019年,学校学生在40余项国家学生学科竞赛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72项。大学生电赛获国家一等奖 7项、二等奖8项,排名全省第一;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西电成绩创历史最佳,获6项一等奖,其中作品赛一等奖5项(全国第一);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获国家特等奖1项(首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4项。2018年,学校5项国家教学成果全部获奖 ,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部分教学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
类别
全国计算机专业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1993年国家级一等奖
《电子线路》系列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1993年国家级二等奖
团结奉献,锐意改革,扎扎实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993年国家级二等奖
电子机械学科建设
1993年国家级二等奖
最优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果和经验
1993年国家级二等奖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建设水平
1997年国家级二等奖
创建有特色的应用数学系,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1997年国家级二等奖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材)
1997年国家级二等奖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
2001年国家级一等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建设与改革(教材)
2001年国家级二等奖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05年国家级二等奖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型资助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
2005年国家级二等奖
信息安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09年国家级二等奖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体系及其支撑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国家级二等奖
面向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09年国家级二等奖
面向国家急需,构建‘三位一体’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一等奖
以能力为核心,‘三强递进式’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二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7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世界一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

国家重点学科一览表: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军队指挥学
密码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
无线电物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机械电子工程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密码学
情报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军事通信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光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电路与系统
材料物理与化学
思想政治教育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数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物理电子学
软件工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光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导航、制导与控制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物理学、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教育学、统计学、军队指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类别
领域名称
金融
应用统计
翻译
英语笔译
工程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工程
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航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学科评估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位居全国第一,获评A+档;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位居全国第3名,获评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位居全国第12名,获评A-档;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三个一级学科获评B+档;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获评B档。学科评估具体结果如下。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汇总
序号
一级学科
学科分档
全国排名
1
电子科学与技术
A+
1
2
信息与通信工程
A
3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
12
4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17
5
软件工程
B+
17
6
机械工程
B+
20
7
仪器科学与技术
B
15
8
光学工程
B
18
9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58
10
生物医学工程
C+
30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C+
69

学校荣誉

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6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入选第三批陕西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5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


类别
名称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共建)
集成攻关大平台
新一代雷达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前沿科学中心
超限感知前沿科学中心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网络安全创新中心(唯一高校成员单位)
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网
西安电波观测站
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移动互联网安全创新引智基地、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雷达认知探测成像识别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电磁信息感知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群体、高效模拟前端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群体
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国家实验室
雷达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民用雷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对抗攻防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装备效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4]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同智能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线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空间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陕西省超大规模电磁计算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空间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输入/输出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重点实验室、电子机械重点实验室、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微波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软件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子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电路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通用电子仪器及测量重点实验室、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数学建模重点实验室、新型激光器件与光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级工程中心
大功率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复杂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智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陕西智慧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陕西省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陕西省社科基地
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联合研究中心
现代交换与网络编码研究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与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览表
类别
团队(群体)名称
获批时间
教育部创新团队
智能信息处理
2006
宽带无线通信
2008
雷达信号处理
2009
网络与信息安全
2010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
2011
视觉计算与协同认知
2013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影像处理与安全传输
2014
复杂地海环境电波传播与散射
2017
智能无线通信系统
2018
电磁信息感知
2019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创造了中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中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共获国家科技奖16项(其中牵头10项,包括一等奖1项)、陕西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

2019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资助168项,同比去年增长10.5%,资助数创历年新高;资助总经费达8077.3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7.99%,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96项,同比去年增长15.66%;重点项目获资助5项,同比去年增长66.67%;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项;面上项目获资助63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获资助2项(其中一项为重点资助项目)、联合基金项目1项。

2019年,学校17项成果获批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普及奖1项。多项成果获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2019年牵头国家科技奖一览表(14项)
名称
项目
年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高效模数转换器和模拟前端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9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XXX动态协作频谱监测关键技术
2019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XXX微波功率器件及关键技术
2018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密集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化资源管控技术
2017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编码混叠成像与计算重建理论方法研究
2017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
2016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
2016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
2015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XXX目标分类技术
2015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
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
2013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3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3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深空通信压缩与传输技术及应用
2012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根据2021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办3个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电子科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EI核心库,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被EI全文检索;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双月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以发表社会科学类理论学术论文为主要特色。

《电子科技》创刊于1987年,月刊,主要刊载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领的最新动态信息、综述及技术类论文。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294.8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288.8万册;有98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约256个,内容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或专业。南北校区图书馆主要服务于2.2万余名本科生、1.2万余名博硕研究生和5千余名教职工(含离退休),两校区实行通借通还和按需调拨图书。2019年接待读者约289万人次、外借图书39万余册。

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全文学术文献涵盖了国外电子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国外电子图书7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101万种;国外学位论文全文60余万篇;国内学位论文全文超过300万篇;国外5个学协会的会议论文100多万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超过200万篇;国外科技报告全文超过130万篇;中国专利全文超过500万篇。

学校设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博物馆共收藏了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近5000件代表性实物,其中囊括了标志着我党我军通信史发端的“半部电台”(复制品)、我国第一台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等重点展品。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3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35个国家的166所知名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与海外知名高校、跨国公司等建立67个联合实验室。学校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成立“西电-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并纳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果。学校在德国、多米尼克建有2所孔院(课堂),与美国、英国、法国著名大学合作运行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6年通过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异地研究院(研究生院)一览
序号
研究院名称
成立时间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2000年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
2012年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生院(研究生院)
2013年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研究生院)
2017年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2019年
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
2020年
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研究生院)
2020nian


校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校徽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的拼音头字母简写“XD”为主体构型,主体构型下为建校年份(1931)。校徽内环为一条电子旋绕轨迹,内环外上书毛体校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下为学校英文名称“XIDIAN UNIVERSITY”。

标准色有西电红、西电蓝两种。

西电红(CMYK:C0 M100 Y100 K20,RGB:R175 G33 B37,Pantone:S88-1CVS);

西电蓝(CMYK:C100 M70 Y0 K10,RGB:R0 G65 B130,Pantone:S197-1CVS)。


创办时间
1931年
所属地区
陕西省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一本/艺术类一本
提档线
400-500分
院校代码
10701
优势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
学校特色
双一流/211/教育部/重点
学校官网
http://www.xidian.edu.cn
学校地址
北校区: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2号  南校区: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266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