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Labor Relation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劳动关系主要研究社会学、管理学、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进行劳动事务的协调处理等。例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管理,劳动报酬、工伤补偿的协商,企业员工关系的协调管理,辞退、社保、赔偿金等引发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等。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专业类别:工商管理类
中文名称:劳动关系
外文名称:Labor Relations
专业代码:120211(T)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简介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有发生。劳动关系主要研究社会学、管理学、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进行劳动事务的协调处理等。例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管理,劳动报酬、工伤补偿的协商,企业员工关系的协调管理,辞退、社保、赔偿金等引发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等。
常见的劳动关系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该专业的研究范畴。 劳动关系专业知识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四大学科的内容。学习过程中需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有关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劳动关系工作实践和研究把握劳工政策的价值取向。简单来讲,就是对于劳动关系问题能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角度思考和解决,对于法律死角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另外,该专业还需掌握劳动关系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劳动关系的发展动态。除上述要求之外,本专业学生还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第一,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第二,独立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处理的能力,兼备理论基础与实务能力。
培养目标
劳动关系本科专业培养契合中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要求,以深厚劳动情怀、多元知识体系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基础,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的劳动关系人才。致力于为企业培养具有解决劳动关系合规和风险防范的员工关系管理专家;为工会培养具有工会意识、熟悉工会工作各模块、全流程的未来工会专家;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部门与社会保障部门迅速适应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以及各类从事劳动风险防范化解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作的特殊技能人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劳动关系专业是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劳动关系理论基础、多元的劳动关系管理技能体系、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冲突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会、科研机构等组织中专门从事劳动关系实务与研究工作,并具有深厚劳动情怀及和谐劳动关系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
1、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融通的学科底蕴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融合“劳动关系、劳动经济、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学科门类的优势,突出“人本”特色,以“人的保障、开发、管理”为核心,以劳动关系领域的宏观政策、中观策略、微观管理为学习内容,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依托科研水平的提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培养高水平、宽口径、应用型的劳动关系专门人才。
2、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李帅同学凭借作品《麦科塔社会调查有限公司》在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上荣获金奖,并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实践竞赛中荣获银奖;王安平同学获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郭俊儿、安多芬、沈捷、冷玉凡、刘雪剑、何婉等六位同学,获首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资方灵活谈判奖;2013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陈赟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邱阿迷、耿梦博、王宁、肖晨曦等同学所在的劳方代表队获二等奖;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庄泽宁、朱晓航、邹游等三位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一等奖;2015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杨雯晖、董永良等同学所在的劳方代表队获二等奖、林广锡、李珊、孔令晖等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孔令晖和杨雯晖所在的劳方队在浙江举行的全国精英赛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部劳方参赛队中唯一的金奖;2016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我校代表队整体获最佳组织奖,韩俊杰同学所在的劳方队获一等奖,陈奕钊、王俊雪等同学所在的资方队获三等奖;2017年第六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我校劳方代表队获最佳团队奖和二等奖,资方代表队获三等奖,陈慧帆、曹静媛两位同学获评最佳谈判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课程体系
《劳动关系管理》、《工会组织与管理》、《国际劳工标准》、《劳动合同制度与管理》、《劳动争议处理》、《集体合同与集体谈判》、《就业理论与实务》、《员工参与管理》、《劳工政策》、《员工关系管理》。
鉴于劳动关系学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其专业培养方案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作为四大学科支柱,主干课程或称专业基础课均围绕这四个学科设置,其中包括劳动关系概论、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概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与实务、比较劳动关系与国际劳动标准、统计学原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和计算机等课程。各门课程强调实践,强化案例,强培技能,突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等方面凸显特色,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力求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实务工作能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发展前景
毕业生就业状况
1、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良好,自2013届首届毕业生以来,本专业连续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校专业就业率前列。
2、还有多名学生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深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就业方向
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
劳动司法机构:劳动执法监察、劳动争议仲裁。
考研方向
法律(非法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
开设院校
院校名称 | 推荐指数 | 专业满意度 | |||
---|---|---|---|---|---|
综合情况 | 办学条件 | 教学质量 | 就业 |
中国人民大学 | - | 2.5 (4人) | 3.0 (4人) | 2.8 (4人) | 2.8 (4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 | 3.3 (8人) | 3.3 (8人) | 3.0 (8人) | 3.5 (8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 3.8 (54人) | 3.9 (52人) | 3.8 (50人) | 3.9 (49人) |
西南政法大学 | - | 3.8 (26人) | 3.8 (28人) | 3.8 (25人) | 3.6 (24人) |
广东金融学院 | 4.9 (8人) | 3.4 (12人) | 2.2 (15人) | 3.3 (12人) | 3.4 (12人) |
山东工商学院 | - | 4.4 (76人) | 4.4 (74人) | 4.4 (73人) | 3.9 (73人)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4.8 (149人) | 4.3 (32人) | 4.1 (36人) | 4.6 (29人) | 4.2 (27人) |
蚌埠工商学院 | - | - | - | - | - |
广州工商学院 | - | 4.0 (1人) | 3.0 (1人) | 3.0 (1人) | 3.0 (1人) |
山东管理学院 | 4.8 (43人) | 4.3 (25人) | 4.0 (26人) | 4.1 (20人) | 3.8 (1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