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理(ECUST),坐落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学科设置涵盖11个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双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校化工系组建而成,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改名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532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5万平方米;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9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764人,教职员工约3000余人。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
学院 | 本科专业 | 授予学位门类 |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
油气储运工程 | 工学 | |
轻化工程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 | 工学 |
生物科学 | 理学 |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 | 工学 |
材料化学 | 理学 | |
化学 | 理学 | |
精细化工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澳合作) | 工学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工学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 | 工学 |
机器人工程 | 工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自动化 | 工学 | |
信息工程 | 工学 |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学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 |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
工程管理 | 管理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经济学 | 经济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金融学 | 经济学 |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社会工作 | 法学 |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
社会学 | 法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 风景园林 | 工学 |
工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日语 | 文学 | |
德语 | 文学 | |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运动员班) | 经济学 |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 制药工程 | 工学 |
药学 | 理学 | |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 |
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 | 法学 | |
华东理工大学中德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中德合作) | 工学 | |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法合作) | 工学 |
应用化学(中法合作) | 工学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法合作) | 工学 | |
环境工程(中法合作) | 工学 |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042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09人,管理岗位469人,工勤技能岗位64人。我校专任教师2063人,其中正高级466人,副高级735人,中级及以下8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9%。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3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0个。
专职院士:胡英(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渭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禾(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胜(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善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龙(欧洲科学院院士)、伯纳德·L·费林加(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田禾、钱旭红、刘洪来、涂善东、刘昌胜、钱锋、林嘉平、李春忠、汪华林、马铁驹、杨弋、轩福贞、朱为宏、王健农、朱麟勇、张立新、杜文莉、杨化桂、张显程、李洪林、龚学庆、刘培念、钟伟民、方海平、项延训、刘琴、曲大辉、杨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涂善东、钱旭红、王健农、田禾、钱锋、凌立成、刘昌胜、王辅臣、林嘉平、汪华林、李春忠、冯耀宇、张立新、轩福贞
国家级教学名师:房鼎业、黑恩成
全国优秀教师:徐永祥、钱旭红、田禾、王亚平、鲁习文、许建和、李春忠
“973”首席科学家:钱旭红、卢冠忠、王辅臣、李元广、钱锋、刘昌胜、田禾、张立新
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于建国、庄英萍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沈伟国、陈敏恒、胡英、戴干策、张成芳、张鉴祖、居德华、焦扬声、王行愚、黄道、王俊、李春忠、龙亿涛、冯耀宇、轩福贞
上海市科技精英:黄道、钱旭红、钱锋、刘昌胜、汪华林、于建国
上海市领军人才:钱旭红、卢冠忠、李春忠、林嘉平、刘洪来、魏东芝、陈彧、徐宏、许建和、张金龙、轩福贞、程建新、辛忠、张玲、李忠、赵玲、范体军、杜文莉、朱学栋、袁媛、李永生、周兴贵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刘昌胜、汪华林、李春忠、白志山、张玲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钱旭红、于建国、蓝闽波、魏东芝、钱锋、谭文松、卢冠忠、刘昌胜、李春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张金龙、程振民、魏东芝、王辅臣、郎美东、林嘉平、陈彧、周兴贵、王艳芹、马海燕、轩福贞、杨弋、于广锁、钟新华、朱为宏、邓卫平、李忠、乔文明、伍新燕、叶邦策、周炜星、胡爱国、唐赟、刘海峰、宋兴福、汪华林、郭杨龙、刘琴、马铁驹、颜学峰、杨化桂、赵玲、范体军、解永树、钱江潮、袁媛、张玲、张素平、张显程、朱卡克、杜文莉、郭耘、李洪林、李永生、于新海、童晓峰、徐晶、李剑、陈雪莉、白志山、王靖、林绍梁、江浩、李辉、刘培念、杨发祥、叶金星、周志明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8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二级学科)、化学过程机械(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培育)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发酵工程、环境工程、农药学、社会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高峰学科(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I类高峰学科)、化学(II类高峰学科)、设计学(IV高峰学科)、环境与生态(IV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IV高峰学科)
“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与药物发现科学创新引智基地、先进过程装备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生物材料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微生物药物的高效“智”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创新引智基地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化学、药学、社会学、植物保护、数学、生物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植物保护、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农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体育人文社会学、食品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金融、法律、社会工作、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学科排名
截至2022年1月,在ESI全球学科排名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第1。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计划入选专业4个、通过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9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90门、上海市级重点课程146门、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20门、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4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9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社会工作、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信息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7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计划入选专业(4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通过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9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
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化学工程与工艺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化学化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和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轻化工程、化学、生物技术
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90门):无机材料工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刑事诉讼法等
上海市级重点课程(196门):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工艺、嵌入式系统、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及实验、过程测控仪表、应用无机化学、材料结构与性能、电力电子技术及实验、宏观经济学原理、材料物理、药学微生物学、电工学实验、半导体器件物理、光电子技术、主要英语国家概况、立体信息处理、界面与胶体化学、景观设计初步、工程流体力学、空间解析几何、新能源材料科学基础、传递工程、Solidworks三维设计与应用、燃烧学、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实验、语言文化探索(混合式MOOC)、创新设计学、日语视听说、应急避险与生存自救、汉日翻译等
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20门):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微观经济学I、管理学原理、管理会计、跨国企业概述、管理沟通、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管理、投资中国:法律与案例、国际经济学等
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4门):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等
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9门):绿色中国、添加剂合成原理、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压力容器设计、机械设计、保险学、化工原理(上、下)、电工学、微生物学、文献检索、有机发光二极管制备和电致发光性能虚拟仿真实验、深地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虚拟仿真实验、水性聚氨酯聚合及超临界连续发泡虚拟仿真实验、高温高压极端工况下核电系统综合换热虚拟仿真实验、黑曲霉产酶生产故障处理3D虚拟仿真实验、数据与场景驱动的日化企业智能制造生产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实时大数据空间统计虚拟仿真实验、种植设计、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名称 | 类别 | 批准时间 |
---|---|---|
物理化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3 |
化工原理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4 |
化学反应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5 |
制剂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5 |
有机化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6 |
发酵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6 |
压力容器设计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7 |
物理化学(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7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8 |
酶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8 |
工程制图(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8 |
并行与分布计算(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8 |
过程控制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9 |
化工制图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9 |
化工原理(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09 |
生物分离工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10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10 |
高分子物理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10 |
基本线路与电子(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10 |
操作系统(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2010 |
物理化学 | 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 | 2007 |
过程装备技术 | 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 | 2008 |
软件工程概论 | 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 | 2009 |
生物医用材料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 2013 |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 2015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生态文明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 2015 |
设计创新与城市发展 |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 2016 |
化工原理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化学反应工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化工原理及实验(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分离工程(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发酵工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酶工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生物分离工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物理化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有机化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制剂工程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高分子物理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基本线路与电子(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自控原理(网络教育)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2016 |
生物分离工程 | 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 2013 |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7 |
糖化酶催化啤酒发酵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8 |
大型甲醇合成反应系统虚拟仿真案例实验教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8 |
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9 |
形势与政策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9 |
流化床单元操作虚拟仿真实验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9 |
无水无氧综合化学实验--二氯二茂钛的合成与表征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9 |
物理化学(上)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化学反应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高级英语(1)(2)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分离分析化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自动控制原理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发酵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酶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无机化学(上)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数字信号处理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企业研究方法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设计基础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极端条件下可控制备多维石墨烯虚拟仿真实验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20 |
学生成绩
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2013年、2014年又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次获得“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奖项,在2016年“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截至2020年1月,学校乒乓球队在国际乒乓球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88枚。
2020年,学校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共计立项605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100项,上海市级项目139项,校级项目366项。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5支团队进入上海市赛环节,获上海市级金奖7项、银奖17项、铜奖11项,学校获上海市“优秀组织奖”,最终3支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在各类竞赛中本科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50余项,包括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
教学成果
2014年至2019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7年,学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26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第 | 获奖时间 |
---|---|---|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 一等奖 | 2014年 |
远程教育工科专业在线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014年 |
以ABET认证为契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 二等奖 | 2018年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018年 |
截至2020年3月,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1位。2020年4月30日,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公布,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4位。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3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5个。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3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5个、有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部级创新团队5个,此外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绿色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华东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其他国家级科研基地: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分部、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商业智能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
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物质转化制造过程智能优化调控机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绿色高效过程装备与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用生物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盐湖)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制药工程与过程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采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压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多级结构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省部级科研基地(部分):石油和化工环境保护化工废物物理分离及资源化工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生物基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气化技术研发中心等
其他科研基地(部分):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全国酵素研究中心、华东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上海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全保障联合研究中心等
国际合作研发机构(部分):中法化学与环境工程可持续性发展联合实验室、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
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5个):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研究基地、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
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无机纳米生物材料、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部级创新团队(5个):大型煤气化技术、污染物减排与资源化、新型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大型石油化工反应过程工程化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大型煤气化及煤基合成反应器应用基础研究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近3000项。
截至2020年1月,学校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70项,省部委科学技术奖7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2000多项。2016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史上首个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0项。
截至2016年6月,近五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31.95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重要科技成果奖励136项,其中国家级13项。截至2015年,学校获在自然科学基金总数达144项,较2009年增长1.8倍。2015年,学校专利申请数量403项,授权专利349项。
获奖年度 | 课题名称 | 获奖等级/颁奖单位 |
---|---|---|
2020年 | 限域反应构建晶态能量转换材料及调控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9年 | 有机功能染料稳定性强化原理与应用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9年 | 乙烯装置效益最大化的优化控制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9年 | 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检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8年 | 微细矿物颗粒封闭循环利用高效节能分离技术与装备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8年 | 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7年 |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6年 | 大型高效水煤浆气化过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5年 | 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5年 | 青海盐湖低品位难开发钾盐高效利用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4年 |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4年 | 钙磷基生物材料的转化机理及生物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4年 | 重大化工装备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3年 | 高温过程装备结构完整性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3年 | 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2年 | 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1年 | 盐湖钾镁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大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节能降耗的优化运行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基于细胞生理与过程信息处理的工业发酵优化新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1年 | 新型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1年 | 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研制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1年 | 热透波材料基础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0年 | 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的微生物采油调控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有机化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关键技术轴径向反应器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大型乙烯装置优化运行技术与工业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9年 | 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8年 | 含氟芳香精细化学品氧化试剂的关键技术、理论与应用及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7年 | 有机荧光功能材料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7年 | 石油焦化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7年 |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5年 |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5年 | 大型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智能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5年 | 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4年 |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4年 | 新型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关键生产工艺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3年 | 基于模拟仿真的聚合物加工及模具优化设计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3年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研制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2年 | 10万吨/年聚酯成套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2年 | 乙烯生产过程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和智能控制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2年 | 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生物反应器优化与放大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0年 | 5英寸可录CD光盘生产工艺、材料和母盘开发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9年 | 轻烃分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1997年 | 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6年 | 合成氨和尿酸装置优化控制和调度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6年 | 出土铁器、文物脱盐缓湿保护处理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92年 | 面向DP/MIS的软件开发环境EASYCODE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2年 | B-02无铬铁系催化剂绝热固定床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业化新技术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2年 | 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1年 |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对领氨基苯乙醚 |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
1991年 | 差热—热重—微机联用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91年 | 化肥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91年 | 硫系玻璃系列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
1990年 | HW——钨系水处理剂 |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
1989年 | 新型二甲苯不饱和聚酯树脂902-A3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8年 | 微温差法泵特性测试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8年 | 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辐射合成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7年 | BV钾碱液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二氧化碳新方法的开发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86年 | 通用化工流程模拟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5年 | 发酵工业用空气除菌新材料和空气除菌新技术 |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
1985年 | 甲醇合成塔设计新方法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85年 | 转盘塔提取麻黄素的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1983年 | 超增感染料组合及其应用 |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
1983年 | CM型铜——稀土氧化物蜂窝状燃烧催化剂 |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
1982年 | 芳羧酸双酯类气相色谱液晶固定液 |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
1981年 | 锂云母型可切削微晶玻璃 |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
1981年 | 固定化大肠杆菌谷氨酸脱羧酶的活力再生技术 |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
1981年 | 固化性能优良的双酚A型聚酯树脂 |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
1981年 | 酸性氯化铜腐蚀液通空气连续再生 | 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
1980年 | 水蒸气脱附的分子筛脱蜡 |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月,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总藏书量351万册。截至2018年底,图书馆拥有纸质中外文图书309.4万册,纸质期刊合订本28.3万册,电子图书(含学位论文)累积量784.28万册,电子期刊6.9万种,续订和新购数据库123个。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机械与动力、信息、资源与环境等学科以及新兴边缘学科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文章。学报是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中国知网等十几家中国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设有“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等专栏。学报已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重要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超星等纳入数据库来源期刊。
《功能高分子学报》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学报主要有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快报等栏目。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2011、2014)等收录。
《化工高等教育》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刊。该刊主要设有高教改革与发展、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课程建设、思想理论教育、教改经验交流、实践教育、学科建议、国外化工教育等栏目。该刊是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化学文摘(网络版)、维普期刊等数据库收录。
此外,学校还设有《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等期刊。
截至2022年1月,学校与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英、美、德、法、日等国的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立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
2019学年,学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暑期项目等各类项目派出本科学生622人。在公派留学项目方面,多位学生被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录取。
截至2005年3月,学校共有学生社团91个,依照社团的属性和特色划分为学术、实践、艺术、体育四大类。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文化艺术节(1986年创办)、体育节(1987年创办)、思想学术节(1987年创办)、外语节(1994年创办)、秋韵节(2000年创办)、华理电影节(2015年创办)、国际文化节(2016年创办)等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