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学校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三校区一基地”(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资料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设有26个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5个;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000人。
截至2023年6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开设涵盖12个学科门类的本科招生专业75个。
学院 | 本科专业 |
---|---|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
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 预科班 |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学 |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 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彝药)、藏药学 |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西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英语、法语、日语、朝鲜语 |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藏汉双语文化产业管理、藏英双语、彝汉双语、彝英双语、彝日双语、彝汉翻译、彝族古籍文献、彝族文化 |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西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 |
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 | 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 |
西南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 | 社会工作、社会学、民族学 |
西南民族大学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 |
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 旅游管理、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 |
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藏汉双语)、行政管理(彝汉双语)、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
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 | 环境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产品设计 |
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 哲学 |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西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761人。学校在岗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人选7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入选国家民委突贡专家、荣誉称号、人才项目等76人次,入选四川省突贡专家荣誉称号、人才项目等157人次;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团队12个。
类别 | 名单 |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沙马拉毅、孙敏、秦和平、万果、李键、郑玉才、杨明、岳华、郑长德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郑长德 |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杨胜韬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尔古打机 |
国家民委领军人才 | 李键、郑长德、王启涛、刘兴全、张明善、岳华 |
国家民委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沙马拉毅、高小华、字向东 |
国家民委教学名师 | 赵兵、黄勤珍、陈秋燕、德吉草 |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曾明、王永、赵心愚、沙马拉毅、万果、刘亚刚、张建世、秦和平、刘俊哲、李键、王启涛、余仕麟、郑长德、蔡华、杨翰卿、郎维伟杨、明岳华、汤承、刘兴全、何雄浪、张明善、谭勇 |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 曾明、王永、刘亚刚 、刘俊哲、罗庆春、郑玉才、张建世、刘晓鹰、陈恩美、字向东、余仕麟、杨明、陈秋燕、张明善、高小华、徐希平、谭勇、刘圆 |
四川省教学名师 | 乌尼乌且、郑长德、岳华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民族法学教学团队 | 王允武 | 2010年 |
动物科学教学团队 | 字向东 | 2010年 |
藏语言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 罗布江村 | 2009年 |
彝语言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 乌尼乌且 | 2007年 |
金融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 郑长德 | 2009年 |
截至2023年6月,学校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含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6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归口学院 | 获批年度 |
---|---|---|---|---|
1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2019 |
2 | 人力资源管理 | 国家级 | 商学院 | 2019 |
3 | 旅游管理 | 国家级 |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 2019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国家级 | 电子信息学院 | 2020 |
5 | 动物科学 | 国家级 | 畜牧兽医学院 | 2020 |
6 | 动物医学 | 国家级 | 畜牧兽医学院 | 2020 |
7 | 舞蹈表演 | 国家级 | 艺术学院 | 2020 |
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国家级 | 经济学院 | 2020 |
9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国家级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2020 |
10 | 法学 | 国家级 | 法学院 | 2021 |
11 | 英语 | 国家级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2021 |
12 | 日语 | 国家级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2021 |
13 | 新闻学 | 国家级 | 新闻传播学院 | 2021 |
1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国家级 | 数学学院 | 2021 |
15 | 应用心理学 | 国家级 | 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 | 2021 |
1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1 |
17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21 |
18 | 建筑学 | 国家级 | 建筑学院 | 2021 |
19 | 城乡规划 | 国家级 | 建筑学院 | 2021 |
20 | 绘画 | 国家级 | 艺术学院 | 2021 |
21 | 金融学 | 省级 | 经济学院 | 2019 |
22 | 法学 | 省级 | 法学院 | 2019 |
23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省级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2019 |
2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9 |
25 | 建筑学 | 省级 | 建筑学院 | 2019 |
26 | 动物医学 | 省级 | 畜牧兽医学院 | 2019 |
27 | 动物科学 | 省级 | 畜牧兽医学院 | 2019 |
28 | 城乡规划 | 省级 | 建筑学院 | 2020 |
29 | 环境科学 | 省级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2020 |
30 | 民族学 | 省级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20 |
31 | 软件工程 | 省级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
32 | 通信工程 | 省级 | 电子信息学院 | 2020 |
33 | 英语 | 省级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2020 |
34 | 经济学 | 省级 | 经济学院 | 2021 |
3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省级 | 化学与环境学院 | 2021 |
36 | 制药工程 | 省级 | 药学院 | 2021 |
37 | 风景园林 | 省级 | 建筑学院 | 2021 |
38 | 会计学 | 省级 | 商学院 | 2021 |
39 | 行政管理 | 省级 | 公共管理学院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 |
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 | 旅游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动物科学 |
四川省级实验重点示范中心 | 生物资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 | 彝族传统文化、现代彝语、数学分析、宗教学原理、藏族文学史、藏传因明学、兽医微生物学、民族法学、汉彝翻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个案工作、民俗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动物传染病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当代中国经济、禽病学、藏文文法、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藏文历代名著选、世界文化史、五明概要 |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9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培育)学科10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畜牧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民族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建筑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保险、法律、农业推广、兽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学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学、草学、公共管理、化学、畜牧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平台“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7个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分中心、省部级智库等省(部)级设立或委托建设的科研平台、培训基地。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平台 | 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研究中心 |
南亚文化研究中心 | |
东南亚研究中心 |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彝学研究中心 |
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 |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培育) | 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生物技术、动物科学 |
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 | 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 |
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
四川省新型研究智库 | 四川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羌学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 四川省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
四川省抗逆牧草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
截至2023年6月,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30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700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近1000篇、SCI论文8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36项。2022年5月31日,获评“四川省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颁奖年度 |
---|---|---|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6年 |
民族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 |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6年 |
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保护及发掘利用 |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6年 |
青藏高原牦牛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20年 |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包括武侯校区图书馆、航空港校区图书馆和太平园校区阅览室,馆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武侯校区8000余平方米,航空港校区40000余平方米,太平园校区500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达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中外文纸质图书269余万册,纸质报刊2000余种,电子图书900余万册,电子期刊2.6万余种。馆藏古籍文献2.6万余册,民族类及相关图书文献达30余万册,含多种文字及版本的《大藏经》、《贝叶经》、清代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以及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资料等珍贵文献。购置了95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有15个特色数据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连续多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认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文章被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外文摘期刊收录。
《民族学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研究现实问题。
2002年,西南民族大学参与国家民委与中科院共建民族院校。
截至2023年6月,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8个省区市在内的30多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记功集体”。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5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600余人次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