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俄语(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拉丁字母转写:Russky yazyk;英语:Russian language)全称俄罗斯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为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以及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使用人数约2.85亿人。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俄语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在华沙条约的成员国里曾被学校广泛作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苏联时期,俄语在其加盟共和国中被大大地强调。虽然很多前苏联的国家当代开始强调当地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并且也是这些国家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类别:外国语言文学类
中文名称:俄语
外文名称:Russian
专业代码:050202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熟练俄语语言运用能力,并能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俄语教学和俄语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胜任各种口笔语交际和翻译工作。
俄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俄语专业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俄语专业本科学位为文学学士学位,对按规定修满学分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素质要求
俄语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知识要求
俄语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
能力要求
俄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俄语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
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课程总学分一般为150~180学分,总学时为2400~2900学时。各高校俄语专业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合理比例。
理论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第二外语等课程;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各高校俄语专业应根据培养规格,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应占专业总课时的50%~85%。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
俄语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文学史、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
培养方向课程
培养方向课程可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高校俄语专业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自主设置培养方向课程。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
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俄语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
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俄语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俄语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俄语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俄语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俄语专业毕业生考研方向有法律(非法学)、汉语国际教育、外国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等。
就业方向
俄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有俄语翻译、公务员、考研、外贸/贸易专员/助理、销售代表、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大学教师、事业单位人员等。
开设院校
地区 | 院校名录 | ||
---|---|---|---|
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
中国人民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
— | — | ||
天津 | 南开大学 | 天津师范大学 |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杉达学院 | |
上海政法学院 | — | ||
重庆 | 西南大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 |
河北 | 河北大学 | 河北外国语学院 | 河北北方学院 |
石家庄学院 | 河北师范大学 | 燕山大学 | |
河南 | 河南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郑州师范学院 | 新乡学院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山东 | 山东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女子学院 | 德州学院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农业大学 | |
山东交通学院 | 青岛城市学院 | 青岛滨海学院 | |
山西 | 山西大学 | 山西大同大学 | — |
安徽 | 安徽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外国语学院 |
江西 | 南昌大学 | — | — |
江苏 | 南京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 | 苏州大学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 | 江苏师范大学 |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海洋大学 | — | |
浙江 | 浙江大学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湖州师范学院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台州学院 | — | |
湖北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 |
湖南 | 湖南师范大学 | — | — |
广东 | 华南师范大学 | — | |
贵州 | 贵州师范大学 | — | — |
四川 | 四川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陕西 | 西北大学 | 空军工程大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外事学院 | |
渭南师范学院 | 西安翻译学院 | — | |
宁夏 | 宁夏大学 | — | — |
黑龙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工业学院 | 大庆师范学院 |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
黑河学院 | 绥化学院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哈尔滨学院 |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
齐齐哈尔大学 | 佳木斯大学 | 哈尔滨华德学院 | |
黑龙江东方学院 |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 东北石油大学 |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石油学院 | — | |
吉林 | 吉林大学 | 长春大学 | 长春工业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延边大学 | 北华大学 | |
长春师范大学 | 吉林师范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 | |
长春人文学院 | 吉林外国语大学 | 长春科技学院 |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长春光华学院 | — | |
辽宁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师范大学 |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大学 | 沈阳大学 |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 | |
新疆 | 新疆大学 | 伊犁师范大学 | 喀什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新疆师范大学 | — | |
内蒙古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呼伦贝尔学院 | — | — | |
海南 | 海南大学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三亚学院 |
福建 | 厦门大学 | — | — |
甘肃 | 兰州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西北民族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