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与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安排20亿元重点建设全国百所高等职业院校。
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11月23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此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至此,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共计200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包括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鼓励开展单独招生试点等。示范院校可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逐步扩大跨省招生规模,示范院校跨省招生比例不低于30%,中部和东部地区示范院校对西部地区的招生比例不低于10%。对示范院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将加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项目实施
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具体任务
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60万以上在校生直接受益,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200万人次;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40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0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每个专业带动区域和行业内3个以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示范院校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与区域内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对口交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院校名单
批次名单
原有100所,当前实际存在97所。
院校名称 | 地区 |
---|---|
天津 | |
河北 | |
山西 | |
辽宁 | |
吉林 | |
黑龙江 | |
上海 | |
江苏 | |
浙江 | |
安徽 | |
福建 | |
山东 | |
河南 | |
湖南 | |
广东 | |
广西 | |
重庆 | |
四川 | |
陕西 | |
甘肃 | |
新疆 |
院校名称 | 地区 |
---|---|
北京 | |
天津 | |
河北 | |
山西 | |
内蒙古 | |
辽宁 | |
吉林 | |
黑龙江 | |
上海 | |
江苏 | |
浙江 | |
安徽 | |
福建 | |
江西 | |
山东 | |
河南 | |
湖北 | |
湖南 | |
广东 | |
广西 | |
重庆 | |
四川 | |
贵 州 | |
云 南 | |
陕 西 | |
甘 肃 | |
青海 | |
宁夏 | |
新疆 |
院校名称 | 地区 |
---|---|
北京 | |
天津 | |
河北 | |
内蒙古 | |
辽宁 | |
吉林 | |
黑龙江 | |
上海 |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浙江 | |
山东 | |
河南 | |
湖北 | |
湖南 | |
广东 | |
海南 | |
重庆 | |
四川 | |
云南 | |
西藏 | |
陕西 | |
宁夏 | |
新疆 |
地区分布名单
省份 | 学校 |
---|---|
北京市(4所) | |
上海市(4所) | |
天津市(4所) | |
重庆市(3所) | |
河北省(4所) | |
山西省(2所) | |
内蒙古自治区(2所) | |
辽宁省(4所) | |
吉林省(3所) | |
黑龙江省(4所) | |
江苏省(7所) | |
浙江省(6所) | |
安徽省(3所) | |
福建省(2所) | |
江西省(1所) | |
山东省(6所) | |
河南省(4所) | |
湖北省(4所) | |
湖南省(5所) | |
广东省(4所) | |
广西壮族自治区(2所) | |
四川省(6所) | |
云南省(2所) | |
贵州省(1所) | |
陕西省(3所) | |
甘肃省(2所) | |
海南省(1所) | |
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 | |
青海省(1所) | |
西藏自治区(1所)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所) |
其他名单
2010年11月23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此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省份 | 院校名称 | 启动建设年度 |
---|---|---|
北京市 | 2010年 | |
2011年 | ||
天津市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河北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山西省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内蒙古自治区 | 2010年 | |
2011年 | ||
辽宁省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吉林省 | 2010年 | |
黑龙江省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上海市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江苏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1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浙江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安徽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福建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江西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山东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河南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湖北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湖南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广东省 | 2010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海南省 | 2010年 | |
重庆市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四川省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2012年 | ||
贵州省 | 2010年 | |
云南省 | 2010年 | |
陕西省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甘肃省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2年 | ||
青海省 | 2011年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010年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010年 | |
2011年 |
单独招生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历史沿革。为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机制。获准单独招生资格的院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文化考试,也可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并于高考前完成录取工作。单独招生院校生源范围主要应为其所在省区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试点招收部分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计划纳入各校当年国家核定的招生计划总数内,未完成的计划转入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时执行。单独考试招生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拔机制的试点,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学生入学后与统招的学生待遇相同。
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4省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
2008年,单独招生试点院校的范围扩大到8省区2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新增河北、辽宁、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区)进行试点。
2009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扩大到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计划招生9240名。
2010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7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招生25505名。
2011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扩大到200所,包括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012年,单独招生院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及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