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四川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学校;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下设19个学院(部、中心),开设61个本科专业;有2个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2.5万余名全日制在校生;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800余人,高级职称600余人。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800余人,高级职称600余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10余人,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教师中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
姓名 | 院士类别 | 学科方向 | 聘任职务 |
---|---|---|---|
李泽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天气与动力气象 | 兼职教授 |
黄荣辉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天气动力学 | 兼职教授 |
吕达仁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大气物理学 | 兼职教授 |
郭柏灵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计算数学 | 兼职教授 |
钟山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控制理论与工程 | 兼职教授 |
安娜·玛丽·葛玛 | 欧盟科学院院士 | 社会保障 | 兼职教授 |
侯朝焕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信号处理 | 兼职教授 |
姓名 | 学科 | 人才类型 |
---|---|---|
余万伦 | 物理学 | 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余万伦 | 物理学 | 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 |
姓名 | 主讲课程 | 级别 |
---|---|---|
贺盛瑜 | 管理信息系统 | 省级 |
张志让 | 高等代数 | 省级 |
周激流 | 操作系统 | 省级 |
何建新 | 气象雷达原理与系统 | 省级 |
王天宝 |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 省级 |
谢明元 | 信号与系统 | 省级 |
级别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
国家级 | 大气探测技术教学团队 | 何建新 |
省级 | 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谢明元 |
省级 |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 | 贺盛瑜 |
省级 | 大气探测技术教学团队 | 何建新 |
省级 | 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 李国平 |
省级 | 大学数学教研室教学团队 | 张志让 |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开设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大气科学类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通信工程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字媒体技术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软件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网络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
物联网工程 | |
信息安全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器人工程 | |
机械电子工程 | |
自动化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测绘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应用物理学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 数学类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区块链产业学院 | 区块链工程 |
人工智能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翻译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 | |
旅游管理 | |
人力资源管理 | |
市场营销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 | 金融工程 |
经济统计学 | |
统计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 | 电子商务 |
工程管理 | |
供应链管理 | |
物流管理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工作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环境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大气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仁宝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探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动力气象学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科技(普)文化园区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自动化、网络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应用气象学、会计学、应用物理学、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英语、物联网工程、社会工作、物流管理、金融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成果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成信大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成果名称 | 级别 | 年份 |
---|---|---|
西部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二等奖 | 2014 |
基于“三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二等奖 | 2014 |
学科体系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形成了大气、信息、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气科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网络空间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农业、社会工作、金融、国际商务、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旅游管理、艺术
重点学科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信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学科获得C+等级。
截至2022年7月,学校的“工程学(Engineering)”、地球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四川省重点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大气科学、网络空间安全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市级科普和培训基地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中国气象局研究机构: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
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四川分部:大气遥感研究所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气象环境与健康科学数据与数据服务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医疗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四川省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气象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图形图像与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集成计算与芯片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国际联合研究平台: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大气探测国际联合实验室、图像与视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成功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在新型气象雷达系统、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天气动力学与东亚季风、环境系统分析和环境监测与评价、高原动力学、信号处理、卫星通信、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该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
成信大创新性地研制了多个型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改变了同类装备依赖中国国外进口的局面,在中国国内全面布网,并销往中国海外,其中学校主研的XDPR双极化雷达被美国气象雷达专家Dusan S.Zrnic评论为“世界上首部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双极化雷达”。成信大主持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基础平台系统,处于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软件开发,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9月24日起,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式在业务预报系统中启用中国研发的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资料,这是ECMWF第一次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中国的卫星数据,该成果由成信大参与研发。此外,该校参与歼10相关科研项目的研发,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歼-10功臣单位”称号。
2015年,成信大控制工程学院蒋涛教授研制出了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ROR,实现了无人自主驾驶,并被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评为“2015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大气科学学院范广洲教授申报的青藏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高原低值系统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300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基金委该类型项目的资助。
在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教授申报的“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涡活动对大气复合污染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重点支持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290万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立足该校、面向中国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主要刊登电子、电气信息类学科,如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以及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同时刊登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该学报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截至2017年12月,成信大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78万余册,生均78册,常年订购的中外文纸本期刊800余种;拥有SCI、EV、IEL、ACM、CNKI等中外文二次文献检索、全文数据库等共47个数字文献资源库,其中有85.38万余册电子图书;同时,还自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库;已基本形成以工、理、管、经、文等学科文献资源为主,并兼顾其它学科的馆藏体系,其中大气科学类文献资料的特色更加突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大气科学类文献信息中心。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4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