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

  • 院校介绍
  • 院校信息
  • 院校评论


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

学校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46.71万平米;设有19个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1261人,在校学生19710人,其中,本科生12102人,硕士研究生2815人、博士研究生266人,留学生7 人,函授生4520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

学部院系
学院
本科专业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翻译、日语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
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与出版、网络与新媒体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物理教育(藏汉双语)、化学教育(藏汉双语)、生物教育(藏汉双语)、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文秘(方向)、英国语言文学教育(藏英双语)、科学教育地理方向(藏汉双语)、历史(藏汉双语)、地理(藏汉双语)、教育科学技术(藏汉双语)、小学全科(藏汉双语)、计算机技术与科学教育(藏汉双语)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全科)、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法学、法学(藏)、社会学、社会工作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为航空业培养)
青海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青海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分析检测和精细化方向)、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青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26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91人,副高级职称392人,博士生导师117人,硕士生导师4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9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8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0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 228人和9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4个教学科研团队6次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学校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讲座教授62人,客座教授94人,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7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中国史、地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1个国内一流学科,3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

类别
名称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理学
中国史
数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理论
中国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生物学
生态学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法律
社会工作
教育硕士
应用心理
体育硕士
新闻与传播
电子信息
公共管理
旅游管理
艺术硕士
省级重点学科
历史学
汉语言文学
民俗学
教育学
心理学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基础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生物科学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文学院学生李春秀勇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铜牌,体育学院学生切阳什姐喜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尹顺金同学力摘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金牌。学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先后18次获得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冠军和3次CUBA亚军,1次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冠军和2次亚军,1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亚军和2次季军,并夺得2010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运动会冠军和2017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季军。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4银6铜,全省8金11银10铜,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优秀奖1项,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

类别
名称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地理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藏族古代文学史
国家级教学团队
基础数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几何(藏汉双语)
中国古代史
现代汉语
教育技术学
心理学
常微分方程
运筹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




交流合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国立顺天大学、马来西亚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共享等活动,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军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优秀集体”、“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国家体育锻炼达标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青海省模范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1月17日 ,青海师范大学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5月,青海师范大学团委入选青海省2021年度“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7月,“十二五”期间,学校年均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013.93万元。获批国家各级各类科研404项,资助经费7097.51万元,其中社会科学领域获批202项,资助经费1741.1万元;自然科学领域获批202项,科研经费5356.41万元。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基础研究重大专项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计4项,获得科研经费1020多万元。

2009年至2015年,学校共计申报13项科研专利,涉及工业品加工、材料制备、网络安全、生物资源开发等多个生产生活领域。在中藏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生物制药、特色产品开发上承担的政府科研计划项目16项,科研经费799万元,产出的发明专利成果11项。

各类课题结题184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4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和在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19多篇;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奖金额17万元;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获奖19项,获奖金额7.6万元;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2项,获奖金额13.37万元。

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分获2004年、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祁连山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科技支撑计划,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遗迹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选用并作封面报道。

科研机构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被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建有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实验室、青海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建有11个基础实验室和10个优势特色实验室,其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类别
名称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藏文信息处理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计算实验中心
物联网技术实验室
网络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理化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7月,馆藏纸质文献资源达115.2万余册,电子图书89.19万余种,电子期刊44493种,学位论文4046,941篇,会议论文27万篇。中外文数据库及服务平台41个,免费试用的数据库50余个。计算机保有量294台,服务器20台,存储约89.4T。

馆内藏有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中国西北地方文献丛刊》、《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丛刊》、《万有文库》、《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中华再造善本》、不同版本的《大藏经》等大型文献。

学报期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是青海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和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60年。

学报主要反映青海师范大学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择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法律、教育心理以及数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尤为注重选载反映民族地区特色的研究成果。


创办时间
1956年
所属地区
青海省
学校类别
师范类
学校属性
公办大学
学校层次
二本/艺术类二本
提档线
300-400分
院校代码
10746
学校特色
-
学校官网
http://www.qhnu.edu.cn
学校地址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38号
推荐画室
我要出现在这里
首页
客服
机构入驻
在线咨询
青海师范大学历年高考信息汇总
资讯
章程
计划
原则
成绩
合格线
录取线
考点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