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及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地热能为特色的新能源勘探、开发及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新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能源动力类
中文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外文名称: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503(T)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定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燃烧供热、农村农林废物发电等。
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普通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测试仪表、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太阳能利用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制冷与空调原理、储能原理与技术、分布式能源与热电冷联产、供热工程等。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适应于太阳能、风能、分布式能源系统、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领域的设备运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科研部门的工作,也能适用于煤电、气电、核电、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轻工等行业的动力设备以及制冷空调设备的运行、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
考研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
专业解析
什么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除了不受供电线路影响的太阳能灯,新能源的重大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太阳能动力飞机首次尝试环球飞行……甚至废旧的人民币也可以作为生物质发电材料,焚烧转化为电能。这些都是新能源技术带给我们的惊喜。
那什么是新能源呢?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从名称看,一个“新”字将它与传统能源区别开来。新能源是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传统的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并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或有害气体。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过程往往是可循环的,对环境没有污染或者污染很小。
这里简单说一下风能、光伏、生物质能。风电比较好理解,就是如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主要就是光热和光伏,以光伏为主,其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生物质能主要是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和热化学转换技术,将生物质转换成燃料物质。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胡笑颖老师说:“比如小麦收获了以后的麦杆,稻子加工后产生的稻壳,木材加工后的木屑、树枝、树皮等,这些农林废弃物都可以成为生物质发电的主要材料。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各种清洁的能源,如沼气、燃料乙醇等。”
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各校有差别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能源动力类。由于它是面向新能源产业的,其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理科和工科,与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软件、经济等诸多专业密切相关。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已有专业积累,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都有较大差别。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集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科学及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厦门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化学储能、能效等国家急需的新能源产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
河海大学新能源专业以风能为主要方向。研究的是新能源发展所涉及到的基本气动力学理论、控制理论和发电运行理论。学习空气动力学、电路、控制理论等专业基础课。学习风力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风力机塔架与基础、海上风电场、风电场规划与选址等专业课。
胡笑颖介绍,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大家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有很大不同。2013年由华北电力大学牵头联合40多所高校建立了 “高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希望能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加快统编教材建设。
报考指南
“新兴战略产业”的相关专业
基于新能源产业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目前新能源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教育部于2010年7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0]7号)批复部分高校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
首批获批的高校包括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十多所高校。
经过几年的发展,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报考人数逐年递增。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已有58所。
报考时看清专业方向和招生范围
由于这个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校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则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同时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已有专业积累,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如华北电力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教育部2011年批准设的,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合并以后共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即风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报考时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代码是不同的,按三个专业招生。
河海大学该专业前身也是风能与动力工程,后来改成新能源与科学工程,培养方案更侧重于风能。主要的优势也在于开设了海上风电场等特色型课程。
还有其他很多985高校以热能动力为背景,更多地偏重于生物质能。
考生在报考时,最好对学校特色和专业方向有所了解,看准目标比较清楚后,再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学校和专业。另外,很多院校该专业不是全国招生,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以当年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查看你想报考的高校和专业在当地是否有招生计划。
理工科基础要求较高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工科和理科,如物理、化学、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等。如果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学习这个专业将更具优势。
由于这个专业比较新,很多知识不在现成的教科书上,而是在最新的国际文献里,因此学生需要较多地阅读国外的文献,与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交流,要有较好的英文水平。
从就业的角度看,那些具有较好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开设院校
北京 |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方工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天津 | |||
天津农学院 | 天津商业大学 | 天津理工大学 | 南开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上海 | |||
上海电机学院 | 上海电力大学 | ||
重庆 |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
河北 |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华北理工大学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河北北方学院 |
河北工程大学 | |||
河南 | |||
洛阳理工学院 | 黄淮学院 | 商丘师范学院 | 信阳师范学院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城建学院 | |
山东 |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 济宁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 | 青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济南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大学 | 潍坊理工学院 | 山东华宇工学院 | |
山西 | |||
运城学院 | 山西大同大学 | 中北大学 | 山西能源学院 |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 |||
安徽 |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工业大学 | 皖江工学院 | |
江西 | |||
新余学院 | 江西理工大学 | 江西工程学院 | 南昌理工学院 |
江苏 |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常熟理工学院 | |
盐城师范学院 | 南京工程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大学 | 扬州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
盐城工学院 | 常州工学院 | 江苏海洋大学 | 南通理工学院 |
徐州工程学院 | |||
浙江 |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
湖北 | |||
长江大学 | 荆州学院 | ||
湖南 | |||
湖南工程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
广东 | |||
暨南大学 | 深圳技术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 | 深圳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 广东工业大学 |
云南 | |||
云南大学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楚雄师范学院 |
贵州 | |||
贵州理工学院 | 贵州大学 | ||
四川 |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攀枝花学院 |
陕西 | |||
陕西科技大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
榆林学院 | |||
青海 | |||
青海师范大学 | |||
黑龙江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
吉林 | |||
长春工程学院 | 东北电力大学 |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吉林农业大学 | |||
辽宁 | |||
营口理工学院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沈阳工业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沈阳工程学院 | |||
新疆 | |||
新疆农业大学 | 新疆大学 | 新疆工程学院 | |
内蒙 |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福建 | |||
厦门大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
甘肃 |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交通大学 | 兰州城市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