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Chemistr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化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位。
化学专业学生在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深入了解化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技术、教育等工作。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该专业不予录取。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类别:化学类
中文名称:化学
外文名称:Chemistry
专业代码:0703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层次:本科
中国的近代化学在明末清初由欧洲传入,20世纪20年代,化学明显在中国进行开展。
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
1956年,国务院着手编制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开展规划,对中国化学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
1986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中,设置师范类化学专业和理科化学专业。
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二司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简介》(理工、农林、医药),化学(专业代码:理科0301)属为理科化学类。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编写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设置化学(专业代码:070301)专业和化学教育(专业代码:070303)专业。
1998年7月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将原化学(专业代码:070301)、化学教育(专业代码:070303)、化学物理(专业代码:070304W)合并为化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70301,属化学类专业。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化学专业为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70301,属化学类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的最新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具有向不同领域发展的潜力和素质,特别是在交叉学科的进一步深造方面具有优势;旨在培养富有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挑战精神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能在大中型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
化学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在对行业和区域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并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各高校还应对人才培养目标与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吻合度进行定期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培养规格
学制、学位与总学分
学制为4年,授予理学学士,总学分以140~160学分为宜,包含课堂教学及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思想政治和德育基本要求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业务知识与能力
(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3)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
(5)初步掌握化学研究或化学品设计、开发、检验、生产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初步能力。
(6)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
此外,应初步掌握1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体育要求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体系构建体现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遵循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形成规律和学科内在逻辑顺序,构建体现学科优势或者地域特色、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要求
化学专业理论课程以700-900学时为宜,其中选修课程原则上不少于160学时。除讲授基本内容的课程外,各高校还应设置能够体现学科、地域或者行业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具体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实践类课程要求
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低于25%。化学实验教学不少于432学时。构建基础实验一综合性实验一研究性实验—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学时不低于总实验学时的20%。除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外,各高校还可增加特色实验内容。应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和防护教育,实验项目设计应绿色环保,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1人1组,综合性实验和仪器实验每组不超过6人,且每位学生能够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实习、实训、创新与创业训练体系,确定相关内容和要求,建设逐层推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课程群,多途径、多形式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
师范类专业应加强教学实践。
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或者提供其他能够证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相关材料,并通过答辩。
核心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日标,将上述理论与实验
基本内容(也可根据需要增加本校特色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再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编排,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例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等。核心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不做统一规定。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在完成国家规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的教学内容。
学科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数学和物理学(含实验),其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和物理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
专业知识
1、理论教学基本内容
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物质的构效关系与性质变化规律。
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催化化学基本原理、电化学基本原理、胶体和表面化学基本原理、光化学基本原理。
元素周期律,s区、p区、d区、ds区及稀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与变化规律,酸与碱,配位化合物,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
烃、醇、醚、胺、醛、酮、羧酸、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杂环化合物等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鉴定,基本有机反应,重要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
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样品采集与制备、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
化学工程基础。
化学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表达。
化学专业应当增加的内容:量子力学基础、统计热力学基础、元素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机化合物、重要金属酶、原子簇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
2、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物质的合成与分离等相关基本操作与方法。
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征技术。
基本物理量与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
规定仪器的使用。
应用化学专业特别是应用化学专业(工科)应当强化的内容:经典化工单元设备与操作。
注:本处只简要列出化学教学基本内容,详细内容参见《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
各高校在完成基本内容教学的前提下,应当注重传授学科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重要的化学史知识,引入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并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选择性介绍化学工程、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药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构建更加合理和多样化的知识结构。
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创新与创业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和工程训练等,应当满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
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应覆盖本标准要求的全部内容,并达到实验教学的学时要求。
课程设计:应用化学专业(工科)应设置必要的化学工程设计与化工产品开发等教学环节。
实习: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完成必要的生产实践环节。应用化学专业(工科)还应进行必要的工程技术训练。
创新与创业训练: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选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有一定比例的应用性选题。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化学本科专业可报考、攻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的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化工工艺、化学合成等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和科研工作,还可从事化工、精细材料化学和环境化学等领域的生产、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开设院校
地区 | 开设院校 |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陆军防化学院 | |
天津 | 天津师范大学 | / | / | |
河北 | 河北大学 | 华北理工大学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 唐山师范学院 |
河北农业大学 | 河北北方学院 | 廊坊师范学院 | 衡水学院 | |
河北师范大学 | 保定学院 | 石家庄学院 | 邯郸学院 | |
邢台学院 | 沧州师范学院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 |
山西 | 吕梁学院 |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 / | / |
山西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晋中学院 | 长治学院 | |
太原师范学院 | 山西大同大学 | 运城学院 | 忻州师范学院 | |
内蒙古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赤峰学院 | 集宁师范学院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呼伦贝尔学院 | / | |
辽宁 | 沈阳大学 | 大连大学 | 辽宁大学 | 鞍山师范学院 |
沈阳理工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辽宁师范大学 | 沈阳师范大学 | |
沈阳化工大学 | 沈阳农业大学 | 渤海大学 | / | |
吉林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通化师范学院 | 吉林师范大学 |
长春工业大学 | 吉林化工学院 | 长春师范大学 | 白城师范学院 | |
东北师范大学 | 北华大学 | / | / | |
黑龙江 | 黑龙江大学 | 东北石油大学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哈尔滨学院 |
佳木斯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庆师范学院 | 绥化学院 |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黑河学院 | / | |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 | / | |
江苏 | 常熟理工学院 | 南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
苏州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 淮阴师范学院 | ||
扬州大学 | 南京晓庄学院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苏州科技大学 |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大学 | 盐城师范学院 | / | |
浙江 | 丽水学院 | 浙江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 |
宁波大学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 | / | |
浙江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台州学院 | 温州大学 | |
安徽 | 淮南师范学院 | 安徽大学 | 阜阳师范大学 | 安庆师范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黄山学院 | 合肥师范学院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 / | / | |
福建 | 泉州师范学院 | 厦门大学 | 闽江学院 | 宁德师范学院 |
龙岩学院 | 福建师范大学 | 闽南师范大学 | 三明学院 | |
福州大学 | / | / | / | |
江西 | 南昌大学 | 江西师范大学 | 赣南师范大学 | 井冈山大学 |
上饶师范学院 | 宜春学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南昌师范学院 | |
山东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曲阜师范大学 | 聊城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科技大学 | 德州学院 | 鲁东大学 | |
济南大学 | 齐鲁工业大学 | 临沂大学 | 泰山学院 |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山东师范大学 | 济宁学院 | 菏泽学院 | |
青岛大学 | 潍坊学院 | 齐鲁师范学院 | 潍坊理工学院 | |
山东理工大学 | 枣庄学院 | / | / | |
河南 | 郑州大学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周口师范学院 | 安阳师范学院 |
河南工业大学 | 河南大学 | 许昌学院 | 南阳师范学院 | |
中原科技学院 | 信阳学院 | 平顶山学院 | 新乡学院 | |
南阳理工学院 | 郑州师范学院 | 黄淮学院 | / | |
湖北 | 河南师范大学 | 信阳师范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 | 商丘师范学院 |
黄冈师范学院 | 湖北民族大学 | |||
华中师范大学 | 湖北文理学院 | 湖北工程学院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
长江大学 | 江汉大学 | / | / | |
湖南 | 湖北大学 | 湖北师范大学 | 三峡大学 | 湖北科技学院 |
湘潭大学 | 吉首大学 | 湘南学院 | 衡阳师范学院 | |
湖南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邵阳学院 | 怀化学院 |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理工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 |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 |
广东 | 韩山师范学院 | 岭南师范学院 | 肇庆学院 | |
华南师范大学 | 韶关学院 | 嘉应学院 | 深圳大学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南方科技大学 | / | / | |
惠州学院 | 广州大学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
广西 | 广西大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河池学院 | 玉林师范学院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 | 百色学院 | |
四川 | 四川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西昌学院 | 西华师范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内江师范学院 | |
西华大学 | 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文理学院 | 宜宾学院 | |
成都师范学院 | / | / | / | |
乐山师范学院 | 阿坝师范学院 | 长江师范学院 | 西南民族大学 | |
重庆 | 西南大学 | 重庆文理学院 | 重庆师范大学 | 重庆三峡学院 |
陆军勤务学院 | 重庆科技学院 | / | / | |
贵州 | 贵州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安顺学院 |
遵义师范学院 | 铜仁学院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凯里学院 |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贵阳学院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 贵州师范学院 |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 | / | / | |
云南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大学 | 曲靖师范学院 | 楚雄师范学院 |
昆明学院 | 玉溪师范学院 | 文山学院 | 红河学院 | |
大理大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保山学院 | 普洱学院 | |
西藏 | 西藏大学 | / | / | / |
陕西 | 西北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 陕西理工大学 | 宝鸡文理学院 |
西安文理学院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咸阳师范学院 | 渭南师范学院 | |
陕西师范大学 | 延安大学 | 榆林学院 | 商洛学院 | |
甘肃 | 兰州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 天水师范学院 | 河西学院 |
兰州城市学院 | 陇东学院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 | |
青海 | 青海师范大学 | 青海民族大学 | / | / |
宁夏 | 宁夏大学 | 宁夏师范学院 | / | / |
新疆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新疆师范大学 | 喀什大学 |
伊犁师范大学 | 昌吉学院 | / | / | |
海南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海南师范大学 | / | / |
专业解析
什么是化学
“化学”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学问”。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希望借助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制造出新材料、新能源,从而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吃、穿、住、行方面的需求。
对于化学的解释,众多专家学者也都有精辟的表述。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说: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新物质的科学。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
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说:化学的最迷人之处,是它在长期的实践中开阔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供了资源开发的依据,赋予人类以非凡的创造和合成化合物的能力。依靠化学,不仅能够改造原有的化学物质,而且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化学物质。人类日益美好的衣、食、住、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的贡献;当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者化学的发展。没有化学,便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化学专业是传统的基础专业之一,在教育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属理学中的化学类。化学大类中,化学和应用化学是两个基础专业,工学中有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三个专业往往容易混淆。
简单来说,化学偏重于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性;化学工程注重如何将实验放大得到产品;应用化学介于两者之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同样发现了一种化学新物质,化学专业更关心这种物质是怎样合成的,而化学工程则更关心这种物质有怎样的用途,以及如何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化学虽说是理科,但与纯理科不同,也比较强调“应用”,是介于化学和化学工程之间的应用理科专业。
本科阶段必修“四大化学”
低年级的化学专业学生,除了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之外,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门专业基础课。这四门课被称为“四大化学”,是所有化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在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专业方向课程群中选修该方向的高级课程。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在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是研制功能性无机材料,例如:电池材料。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方法的科学,目前环境样品分析、食品安全分析都是其研究热点。物理化学则偏重于寻求隐藏于化学现象内部的化学规律性研究,对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支撑。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研制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弹性材料、高强度材料等)。
报考指南
院校众多,各有特色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30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化学专业。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化学专业都比较著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大学化学系是中国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学院学科设立齐全,包括: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四个专业。自2003年开始,化学学院按化学大学科招生,在本科阶段不再细分无机、有机等专业。入学第三年学生可选择进入四个专业(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学习,学制均为四年。本科阶段更注重化学基础素养培养,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专业仅有少数课程设置不同,化学生物学专业将安排更多生物类的理论及实验课程。
复旦大学化学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化学系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五个二级研究所,以及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应用化学研究所、激光化学研究所。近年来,以能源材料化学和生命健康化学为研究重点,积极开展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现设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2015年按化学类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参加南开大学优秀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伯苓班)的选拔,根据志愿和选拔成绩分出化学生物学和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前两年统一上课,两年后再分专业。
还有些院校该专业是新开设的,如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学专业就是从2016年开始招生的,优势和特色就在于学校浓厚的化工背景和氛围。学校一半以上的专业与化学学科相关,例如:化学工程、生物制药、高分子材料等,这些为化学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实验科学欢迎善于动手的考生
陈咏梅说:“学习化学同学习其他自然学科一样,需要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热情。相比于数学的逻辑和物理的严谨,化学显得比较具有'文学'气息。如果你具有发散性思维、喜欢创新,又喜欢动手去实验,那么你很适合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喜欢动手、善于动手肯定是学好化学的有利条件之一。”
色弱或者色盲考生不宜填报化学专业,选考科目有要求
化学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对视力要求更具体;对于2017年实行新高考方案的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考生,对于选考科目也有要求。请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招生章程》和高考体检结果填报志愿。
陈咏梅介绍:“我校不建议色弱或者色盲考生填报化学专业,身体专业受限不仅会影响在学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也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对于2017年实行新高考方案的上海和浙江省的考生,我校对化学专业制定的选考科目要求为必测物理或者化学。”